生活中有錢人跟沒錢人,很難玩到一塊,比如有幾個女生,有個家裡是拆遷戶,家裡不用愁房愁錢,每月光收租就花不完;另外幾個人,經多年打拼,在一線城市買房,一套值1~2千萬。逛的商場辦會員才可進入。她們讨論的永遠是哪家餐廳好吃,哪個品牌化妝品好。沒錢的插不上話題,也無法體會她們的感受。
消費水平不同,想法很難在一個層面,一個在考慮溫飽問題,一個在追求精神層面,兒時還可以成為朋友,越長大越要面對現實。不是人變得現實了,是生活的樁樁件件都是現實。
之前的熱播劇《三十而已》講述了三位女性的生活故事,三位不同類型的女性,顧佳全職太太,家境優渥;王漫妮小鎮女孩,獨自在大城市打拼;鐘曉芹上海姑娘,工作穩定;三個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經曆和收入,最後成為了好朋友。有很多人提出異議,覺得這個安排不合理,不同生活條件的消費水平很難成為朋友。這一點在學校就可以看出來。
對于小孩來說,有錢和沒錢影響不大,隻要能夠跟自己和睦相處,能夠一起分享彼此的玩具,就能成為好朋友。
而對于成年人來說,普通人一般不會選擇和有錢的人成為朋友,因為那會讓自己感覺很難堪(别人請你吃一頓一千,你怎麼回請,可能你一個月才二千呢),社會比較會讓他們産生消極的自我概念,甚至會改變他們的價值觀,擾亂他們的正常生活。
成年期以後,人們交朋友的動機變得複雜起來,有需求導向,也有品質導向,還有各種動機的糅合體。
所以,不是一個圈的人,就不要往一個圈湊了。不是别人接不接納的問題,而是大家考慮的都不是同一類事。湊過去也沒什麼可讨論的。
總有人認為,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其實吧,你要是沒有利用價值,怎麼想結交别人也是白搭。普通人嘛,最重要的還是先盯着自己,把自己的能力提高了,朋友自然就有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