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民族的生态建築之苗族吊腳樓

民族的生态建築之苗族吊腳樓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1-27 04:09:50

  每個民族都有每個民族的特色文化,當然,每個民族的服飾不太相同、每個民族的習俗不太相同、每個民族的建築物也不太相同。苗族的吊腳樓是屬于一種傳統民居。那麼,大家對于苗族的吊腳樓了解還是不了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苗族吊腳樓的簡介

  苗族吊腳樓是苗族的一種傳統建築,同時也是我國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築形式。它一般都是依山傍水,鱗次栉比,層疊而上。苗族吊腳樓均分為上下兩層,樓上住人,樓下架空,上層寬大,工藝複雜,做工精細。下層随地而建,很不規則。

  現代建築學家認為,苗族吊腳樓是最佳的生态建築形式。

  苗族吊腳樓的結構

  吊腳木樓的地基必須是把斜坡挖成上下兩層;每層進深各為6尺多,各層面積約100平方米。上下兩層相差約4尺多,層與層之間的山壁和外層山體用石頭砌成保坎。建房時,将前排落地房柱擱置在下層地基上,最外層不落地房柱與上層外伸出地基的樓闆持平,形成懸空吊腳,上下地基之間的空間就成為吊腳樓的底層,這就是所謂的“天平地不平”的吊腳樓特點。吊腳樓采用穿鬥式結構,每排房柱5至7根不等,在柱子之間用瓜或枋穿連,組成牢固的網絡結構。中柱一定要用楓木,因為楓樹是苗族的生命圖騰樹,是象征祖先靈魂的聖樹。

  吊腳樓一般以三間四立帖或三間兩偏廈為基礎,一般分為三層,底層都用作家畜和家禽的欄圈,以及用來擱置農具雜物等東西。中層住人,正中間為堂屋,堂屋兩側的立帖要加柱,樓闆加厚;因為這是家庭的主要活動空間,也是宴會賓客笙歌舞蹈的場所。有少數人家在正對大門的闆壁上安放有祖宗聖靈的神龛。神聖的家庭祭祖活動就在堂屋進行,一般情況下,左右側房作為卧室和客房。三樓多用半存放糧食和種子,是一家人的倉庫;如果人口多,也裝隔出住人的卧室。廚房安置在偏廈裡。建築的空間分割組合,以祖宗聖靈神龛所在的房間為核心,再向外延伸輻射。家庭成員在這樣的空間組合下生活,無形中便被祖宗聖靈所在的堂屋的空間引力所凝聚,從而為家庭的團結增強了親和力。祖先崇拜的苗族傳統宗教,在吊腳樓的民居建築上被充分完美的體現出來了。

  苗族吊腳樓的特點

  苗族的吊腳樓建在斜坡上,把地削成一個“廠”字形的土台,土台下用長木柱支撐,按土台高度取其一段裝上穿枋和橫梁,與土台平行。吊腳樓低的七八米,高者十三四米,占地十二三個平方米。屋頂除少數用杉木皮蓋之外,大多蓋青瓦,平順嚴密,大方整齊。

  吊腳樓一般以四排三間為一幢,有的除了正房外,還搭了一兩個“偏廈”。每排木柱一般9根,即五柱四瓜。每幢木樓,一般分三層,上層儲谷,中層住人,下層樓腳圍欄成圈,作堆放雜物或關養牲畜。住人的一層,旁有木梯與樓上層和下層相接,該層設有走廊通道,約1米寬。堂屋是迎客間,兩側各間則隔為二三小間為卧室或廚房。房間寬敞明亮,門窗左右對稱。有的苗家還在側間設有火坑,冬天就在這燒火取暖。中堂前有大門,門是兩扇,兩邊各有一窗。中堂的前檐下,都裝有靠背欄杆,稱“美人靠”。

  苗族吊腳樓屬于苗族特有的建築形式,是在山地條件下極具特色的創造,這些充滿民族文化氣息的傳統建築,為苗族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激情動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