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與蘇州并稱“蘇杭”,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杭州文風鼎盛,名人輩出,而淵源深厚的江南文明也像一塊巨大的磁鐵,吸引着曆代的帝王将相、逸士高人,他們不但在杭州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為西湖的風景憑添幾分曆史的凝重,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名人的故事吧。
吳太祖大皇帝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生于下邳(今江蘇徐州市邳州)。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之掌事,成為一方諸侯。
張煌言(1620——1664年),字玄著,号蒼水,鄞縣(今浙江甯波)人,漢族,南明儒将、詩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祯時舉人,官至南明兵部尚書。1645年(清順治元年、明弘光元年)南京失守後,與錢肅樂等起兵抗清。後奉魯王,聯絡十三家農民軍,并與鄭成功配合,親率部隊連下安徽二十餘城,堅持抗清鬥争近二十年。
宋應昌(明世宗嘉靖十五年(1536)——明神宗萬曆三十四年(1606)),字時祥,号桐岡,明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生有異相,方面紫髯,望之如神人、劍客,天生豪傑。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1565),中進士,授绛州知州。曆濟南知府、福建布政使,進副都禦史。巡撫山東,上《海防事宜》,預策倭患,進選将、練兵、積粟三策。官至兵部左侍郎,加右都禦史。
葛雲飛(1789年——1841年10月1日),字鵬起,又字淩召,号雨田,漢族,清代山陰天樂鄉(今屬杭州蕭山)人,是中國統率一軍、鎮守一方的武将,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抗英民族英雄。
龔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庵。漢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館,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的先驅者。
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遊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進士及第,授揚州司理參軍。神宗時參與熙甯變法,受王安石器重,曆任太子中允、檢正中書刑房、提舉司天監、史館檢讨、三司使等職。元豐三年(1080年),沈括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經略安撫使,駐守邊境,抵禦西夏,後因永樂城之戰牽連被貶。晚年移居潤州,隐居夢溪園。紹聖二年(1095年),因病辭世,享年六十五歲。沈括一生緻志于科學研究,在衆多學科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和卓越的成就,被譽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名作《夢溪筆談》,内容豐富,集前代科學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梁實秋,(1903——1987)原名梁治華,出生于北京,浙江杭縣(今餘杭)人。筆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國著名的散文家、學者、文學批評家、翻譯家,國内第一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曾與魯迅等左翼作家筆戰不斷。一生給中國文壇留下了兩千多萬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創造了中國現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紀錄。代表作《莎士比亞全集》(譯作)等。
郁達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名文,字達夫,原名郁文,出生于浙江富陽滿洲弄(今達夫弄)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詩人。代表作有《沉淪》、《故都的秋》、《春風沉醉的晚上》、《過去》、《遲桂花》等。郁達夫是一位為抗日救國而殉難的愛國主義作家。
章太炎(1869年——1936年),原名學乘,字枚叔,浙江餘杭人。以紀念漢代辭賦家枚乘。後易名為炳麟。因反清意識濃厚,慕顧绛(顧炎武)的為人行事而改名為绛,号太炎。世人常稱之為“太炎先生”。早年又号“膏蘭室主人”、“劉子駿私淑弟子”等,後自認“民國遺民”。
戴望舒,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1905年11月15日(農曆9月7日),出生于浙江杭州,祖籍南京祖洪成谷村。後曾用筆名夢鷗、夢鷗生、信芳、江思等。詩人,翻譯家。他先後在鴛鴦蝴蝶派的刊物上發表過三篇小說:《債》,《賣藝童子》和《母愛》,曾經和杜衡、張天翼和施蟄存等人成立了一個名謂“蘭社”的文學小團體,創辦了《蘭友》旬刊。
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漢族,吳越王錢镠第33世孫,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