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曆朝曆代文人,要說哪個經曆的貶谪最多,相信很多人都會說是宋代大詞人蘇轼,畢竟自從“烏台詩案”以後,蘇轼的後半生幾乎都是在貶谪的路上,可謂辛酸,但是這樣的經曆非但沒有讓蘇轼随波逐流,相反讓他充滿了洞明世事的豁達,要不又怎麼會有“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
其實在蘇轼之前的唐朝,也有這麼一位大詩人,他也是半生貶谪,輾轉于東南西北,他就是“詩豪”劉禹錫。劉禹錫和蘇轼一樣,他們仕途受挫的原因都是因為政治原因,劉禹錫所處的年代正是潘鎮割據、宦官當權的年代,當時的唐王朝已然有衰敗的迹象,為了恢複唐王朝的興盛,劉禹錫和其他一些讀書人一起弄出了“永貞革新”。結果就是螳臂當車,不僅未能達成他們的願望革新失敗,還讓自己仕途變得異常艱難。而本期筆者要分享的這首詩就是劉禹錫在蜀地時所作,當時他已然是兩次被放逐,更兼具被小人陷害,心中郁郁之氣自然難平,所以用兩個絕妙比喻道出了人心不古的世态人情,曆經千年讀之依舊讓人深有感觸。下面就來和筆者一起走進這首詩。
《竹枝詞九首其七》-(唐-劉禹錫)
瞿塘嘈嘈十二灘,此中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竹枝詞九首》應該是劉禹錫被貶夔州(今四川奉節)時所作,《竹枝詞》也是當時流傳于四川東部的一種民歌。劉禹錫在這組詩中不僅對當地的風俗景色有所描繪,對于當地人的生産生活也有所記錄,當然也有對于自己個人情感境遇的描述。而本期這首詩則是劉禹錫通過對當地山水的描寫來抒發自己的情感。
“瞿塘嘈嘈十二灘,此中道路古來難”這一句是描述瞿塘峽的艱難險阻,讓人似乎能夠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滔滔水勢,而且詩人在這裡也是借助“别人”之語來側面烘托出瞿塘峽的險峻,“古來難”,說明瞿塘峽的險峻是自古以來便有流傳,世人皆知,并不是詩人自己“空口無憑”之說。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則是詩人的感慨之語,道出了世态炎涼人心兇險,有些時候人心還不如這瞿塘峽湍急的水,其中兇險猶有過之,畢竟瞿塘峽的險峻是因為其中的道道險灘,但是人心的“波瀾起伏”有可能是在“等閑平地”之處。這兩句雖然隻有寥寥14字,但是兩個巧妙地比喻卻是将當時人心不古的世态人情形象化,令人警醒。
不得不說劉禹錫真的是無愧于“詩豪”之名,哪怕是經曆了這麼多的貶谪磨難,但是他始終胸懷豪猛之氣,這“詩豪”不僅是說他詩中有豪氣,更是稱贊他乃是“詩中豪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