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腔又被稱為柳子調、喝喝腔,由民間秧歌發展而成。主要流傳于河北地區的漢族地區戲曲之一,哈哈腔在流傳過程中,由于不同的地方語言和民間藝術的影響,逐漸形成具有不同藝術風格和音樂特點東、中、西三路流派,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
那麼,下面就随小編一起從河北文化的角度去看看吧!
哈哈腔的曆史沿革
作為古典藝術的哈哈腔,大約形成在明末清初,由民間秧歌發展而成。哈哈腔是河北省影響較大的地方劇種,在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中期,其流布區域曾經覆蓋了河北省的保定、滄州、衡水、石家莊、廊坊以及山東的惠民、德州等地區。21世紀主要流行在河北省的保定、滄州、衡水、廊坊、石家莊,仍然是河北省的主要地方劇種之一。
哈哈腔的表演風格
土生土長的哈哈腔,在表演行當方面,雖生旦淨醜各行皆有,但小生、小旦仍不失其為主要行當。整個劇種的表演特點以細緻、逼真、輕松、幽默見長。像汲水、紡線、梳頭、縫補、做鞋等動作,表演者極善于通過藝術手段細膩地表現出來;在戲中,各種行當常常出現一些引人發笑的表演動作和诙諧風趣的唱念。因此,哈哈腔也是一個具有喜劇表演風格的劇種。
哈哈腔的傳統劇目
哈哈腔的傳統劇目,以民間生活故事為題材者較多,代表性的劇目有《王小打鳥》、《三拜花堂》、《皂袍記》、《鬧花園》、《賣水》、《賣畫》、《趕考》、《化緣》、《搬窯》、《跑坡》、《控監》、《罵書房》、《打機房》、《盤道》等。優秀的現代劇有《接閨女》、《高山流水》等。
哈哈腔的主要曲牌
哈哈腔的曲牌,約有百餘支,主要用于烘托舞台氣氛、伴奏人物動作,多是從京劇、河北梆子和冀魯民間音樂吸取來的。打擊樂器,原曾用高腔鑼鼓,後改用河北梆子鑼鼓。
哈哈腔的基本唱腔
哈哈腔的唱腔,屬于闆腔體,分十餘種基本闆式。哈哈腔的器樂,包括文場和武場。文場的主奏樂器,是笙、闆胡和竹笛。常用的傳統曲牌,有一百餘支。演出時,觀衆常為樂隊的精彩演奏鼓掌叫好。哈哈腔的武場,一般使用四大件(闆鼓、大鑼、京钹、小鑼)。“花闆花鼓”的演奏技法,是唱腔打擊樂套的鮮明特點。
哈哈腔的行當,分生、旦、淨、醜四個門類,各門類均有系統地表現程式。哈哈腔的唱詞,一般是以七、十言上、下對偶句為其基本單位。有時也采用長短句式,時常還加襯字。哈哈腔劇目近二百個,其中傳統劇目(指1949年以前的演出劇目)一百餘個,并且有一批鄉土特色濃郁、具有很高藝術價值的獨創劇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