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本乎根,人本乎祖。民族始祖是民族精神的支柱,是民族凝聚力的紐帶,也是神聖血緣觀念的具體表現。伏羲是古代傳說裡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在甘肅天水,每年農曆正月十六日天,水市民衆自發集會到伏羲廟祭奠“人宗爺”,乞求幸福安詳,新年好運氣。現在我們來了解下這特别的甘肅文化吧。
天水伏羲文化節是甘肅省天水市一年一度的大型祭祀伏羲典禮的群衆性節慶活動。
每年農曆五月十三日舉行,相傳這一天是華夏始祖伏羲的誕辰,而天水就是伏羲的故鄉。因此,每年的祭祀活動已經成為天水人生活中一個隆重的節日。
曆代名人,特别是李白、杜甫、朱熹這些詩文豪傑文化巨擘,都留下了贊譽伏羲的詩篇,其中,曹植的《伏羲頌》對伏羲貢獻的概括尤為精辟“木德風姓,八卦創焉,龍瑞名官,法地象天,庖廚祭祀,網罟漁畝,瑟以象時,神德通玄。”誠然,正是因為伏羲的無量功德,才開啟了後世星河燦爛的文明之旅。
伏羲氏,風姓,母曰華胥,古成紀人(今甘肅天水秦州一帶)。相傳伏羲人頭蛇身或人首龍身,以蛇或龍為圖騰,智慧超人,繼承了部落首領燧人氏,引導萬民從無知走向開化,從蒙昧邁向文明,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伏羲出生于甘肅天水,并在這裡推演八卦、教化人民,并教會人民結網、從事漁獵畜牧,是一位對中國古代文明做出卓越貢獻的傑出領袖人物,被華夏民族尊崇為“人文始祖”,是我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之一。
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臨街而建的伏羲廟,院落重重相套,四進四院,宏闊幽深。廟内古建築包括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新建築有朝房、碑廊、展覽廳等共6座。新舊建築共計76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沿縱軸線依次排列,層層推進,在肅穆恢弘的氣勢中更顯莊嚴雄偉。
在傳統文化價值日益重大,意義更為突顯的當下,祭祀伏羲——從早期的民間祭祀轉化為公祭,在官方的認可與重視中,公祭伏羲的文化象征意義更為深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