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東方周刊》記者王劍英
“2021年,北京市共有21名福利機構的成年孤兒回歸社會安置就業,其檔案交接、集體戶口解鎖和遷移等工作均已完成。自2009年以來,全市累計近300名孤兒于成年後順利回歸社會、自食其力。”日前,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說。
福利機構收養的兒童大都有中重型殘疾,包括肢體殘疾和心智障礙,他們的教育尤其就業是兒童保障中的“難啃的骨頭”。
2021年6月,北京市兒童福利院内,工作人員和孩子在一起
“兒童優先”“兒童利益最大化”是北京兒童福利機構已持續多年的工作理念。“十三五”時期,北京先後制定兒童福利相關政策20餘項,包含生活保障、撫養照料、醫療康複、教育、成年安置、收養寄養等。對困境兒童的兜底保障是該理念的具象呈現。
“對于困境兒童的保障,不僅要着眼于其眼前的生存,還要着眼于未來的發展。”李紅兵這樣表述“兜底”的含義。
3月,在北京平谷區峪口鎮,社工對困境兒童進行巡視探訪
延展
2.4萬人,約占北京市常住人口的0.11%——這是北京困境兒童的基礎數據。
所謂困境兒童,從一個較寬泛的角度上來理解,是指18歲以下,在經濟、身體或監護方面有所缺失,遭遇困難,需要政府和社會提供相應支撐和保障的兒童。
李紅兵介紹,困境兒童的内涵外延随社會發展而不斷延展,這亦是國家對于兒童保護的進步體現。
孤兒棄嬰是困境兒童最原始、最核心的部分;後逐漸涵蓋殘障兒童、大病兒童、打拐解救兒童、流浪乞讨兒童;後又延展至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比如父母一方亡故、另一方在服刑;再後來,留守兒童中的困難者也被納入進來。
2.4萬人是通過摸底調查和信息采集後、目前正式登記在冊的數據。李紅兵對《瞭望東方周刊》坦言:“這不是全部。”比如,某些涉及重殘、大病的兒童,也許其家庭因經濟狀況良好、不願意引發關注而沒有主動申報。
在較長的一個時期内,福利院既接收孤兒棄嬰,也接納老人。1984年,民政部在福建召開“漳州會議”,推動福利事業向精準化、精細化、專業化方向發展。同年,北京市兒童福利院從北京市社會福利院劃撥分離、單獨成院,北京第一家兒童福利院誕生。
至今,北京共有15家兒童福利機構,其中市屬3家,區屬12家,共有床位3300張。新的計劃是:按照“一區一所”的目标,到2025年,全市兒童福利機構床位達到3600張。
兒童福利院隻能收養18歲以下的兒童,孩子成年後怎麼辦?
李紅兵介紹,有以下方式:一部分由政府負責安置就業;一部分因能通過其他方式獲得保障而離院;一部分由兒童福利機構轉入社會福利機構繼續養護;在校就讀的孤兒供養至畢業後可予以安置。
2017年是北京困境兒童保護的關鍵節點——在全國省級民政部門中,北京市民政局率先成立了兒童福利和保護處。
此前一年,兒童福利督導員和兒童福利主任制度已經先行實施,即在社區(村)一級設立兒童主任,在街道(鄉鎮)一級設立兒童督導員。他們的職責是對轄區内的困境兒童開展巡視探訪,發現問題及時上報,并提供相關福利政策、法律法規的宣傳和指導。
至今,北京市330餘個街道(鄉鎮)和7100餘個社區(村),已經全部配備兒童督導員和兒童主任。
試點于2010年的兒童主任制度是中國服務基層兒童的創新舉措,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稱之為“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并推薦給了30多個國家。
上調
2022年1月,北京2400餘名困境兒童領到了當月的生活費2450元。此前這一補助的标準為每月2200元。
受益群體主要包括由民政局兜底保障的、具有北京戶籍的孤兒棄嬰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大部分都在兒童福利機構集中養育;還有部分為城鄉低保家庭中的重病兒童和殘疾兒童。
資金發放方式為:集中養育在兒童福利機構的,按照預算資金管理要求執行;其他統一通過民政一卡通發放。
這是自2016年後,北京第三次調整困境兒童生活費。2016年,補助标準從每月1600元提升至2000元。2019年,再次提升為2200元。最新的調整,每月上調250元達到2450元,上漲幅度達11.36%。
有兩個可參考的數據:
2021年7月,北京最低生活保障标準由家庭月人均1170元調整為1245元,上漲幅度6.41%;
2021年8月,北京最低工資标準由每小時不低于12.64元、每月不低于2200元,調整為每小時不低于13.33元、每月不低于2320元,月工資上漲幅度5.45%。
上調舉措與北京居民生活消費水平提升息息相關。
李紅兵表示,北京将繼續完善困境兒童補貼費用動态調整機制,實現補貼額度與居民生活消費水平挂鈎,“保障困境兒童,我們不僅要量力而行,更要盡力而為,把事情做好”。
困境兒童補貼費主要用于兒童的夥食營養、服裝被褥、日常生活用品、基本教育、娛樂、基本醫療、基本康複和保障日常生活所需的其他費用。
北京市兒童福利院裡收養了400多名孤殘兒童,這裡的孩子是怎樣使用新增250元補貼費的呢?院長張志良對本刊記者細數:紙尿褲、紙巾、濕巾類費用提升約100元;夥食營養費提升約80元;剩餘70餘元分散在其他如衣服、被褥床單、奶瓶等方面。
張志良說:“對兒童福利院而言,所有涉及兒童的資金,都是底線、紅線,每一分錢都必須足額及時花在孩子們身上。”
疫情期間,根據民政部相關指南,兒童福利機構采取了比社會面更為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所在設區的市級行政區域出現本土确診病例,則機構啟動一級響應機制,實施嚴格的封閉管理;工作人員實行14天一班的輪休制,隻出不進,其間無法回家;每天三班上崗,确保孩子得到24小時的照顧。
2022年,從1月1日至4月20日,北京市兒童福利院絕大多數時間都處于封閉管理狀态,張志良在院内封閉天數為96天;2021年,他的封閉天數為111天。
2021年5月,在北京豐台區王佐鎮,社區舉辦親子手工活動
合力
在欣欣和蓉蓉的人生中,2020年一定是值得銘記的一年——他們進入北京豐台區某小學就讀,開啟了新的人生之旅。
他們都是打拐解救兒童。2009年,在成都至北京的火車上,還在襁褓裡的欣欣和蓉蓉被民警解救,先送至北京太陽村兒童機構收養,後轉至江西太陽村。2020年8月,豐台區民政局在得知他們轉到外省市後,将他們接回北京,安置在豐台區兒童福利院。11月,聯合屬地公安局為其辦理集體戶口,并聯系豐台區教委安排就近入學、随班就讀。
福利院專門安排了一名老師帶着他們上網課,以便能跟上學習進度,并配備專業社工提供咨詢和心理疏導。
2021年9月,欣欣和蓉蓉一同升入初中,學習成績、身心健康都有長足進步。
在此過程中,公安局、民政局、教委、福利院、學校、社工團體等諸多機構加強政策銜接,形成工作合力,為兩個孩子融入正常生活保駕護航。
李紅兵表示:“對兒童需要緊急庇護或生活照料的,北京的原則為先救助保障、後确認補辦手續,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困境兒童。”
李紅兵還表示,和成年人福利不同,兒童福利更為重視受教育權,“因為教育關乎兒童的未來,而他們的未來與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息息相關”。
由于已被福利機構收養,欣欣和蓉蓉的所有生活、學習等支出全部由政府兜底,完全沒有後顧之憂。對于未進入福利機構的困境兒童,在教育方面能享受到哪些實實在在的福利呢?
李紅兵介紹:
“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在就讀高職或大學期間,每人每學年可領取8000元助學金,目前已有近140名孩子獲得這一資助;
接受高等教育的孤兒每人每學年可領取1萬元補助,自2019年至今已有116名孤兒受益;
北京市對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低收入家庭和領取生活困難補助的重殘家庭,開展高等教育新生入學救助。2021年救助616人,發放救助資金303.16萬元;
具備條件的殘疾孤兒實現融合教育,在普通學校随班就讀。”
民政局代表政府對困境兒童履行監護、保護職責。事實上,除了政府層面,還有多方力量守護困境兒童。
各類公益基金會、慈善組織是其中之一,如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孤獨症服務公益機構星星雨等。
市場化的專業力量亦不可少,如為欣欣和蓉蓉進行心理疏導的社工,來自政府購買市場服務。
……
“政府、社會、市場,大家要從不同的角度履行責任,拿出各自的力量,交融、彙集,擰成一股繩,落實到一個個具體的困境兒童身上,解決他們面臨的一個個具體問題。”李紅兵說。
3月,北京平谷區民政局工作人員在研究制定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方案
示範
有一份榜單令李紅兵頗為欣慰:在“中國兒童政策進步指數2020”排行榜中,北京位列前茅。
該指數由兒童政策環境、生活保障、教育發展、醫療健康和救助保護5個一級指标以及25個二級指标構成,系統評價全國31個省份的兒童政策實施和創新情況。
在政策環境、教育發展、醫療健康等方面,北京排名均位列第一。
北京市兒童福利院内,職工和孩子在一起
該指數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發布,這是中國第一所公益研究院,成立于2010年,專注研究兒童、老人和殘疾人三大弱勢群體的福利與保障問題,兒童主任制度即始創于該研究院。
在2020年度的指數報告中,北京以下做法被點贊:
更好地保障被收養兒童的合法權益;
加強留守兒童的關愛保護工作;
檢察機關率先與共青團組織合作,建立跨部門、多專業的社會支持體系,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
中國公益研究院執行院長高華俊對北京兒童福利政策最為贊賞的是:“自一開始就較成體系,相對其他城市而言,比較完整。”他告訴本刊記者,在此前數屆兒童指數排行榜上,北京都排在前列。
還有一件事,讓高華俊覺得北京“特别了不起”——作為首都的開放與包容。這裡擁有全國頂尖的兒童醫療、救助資源,以及數量衆多的各類公益基金會、慈善組織,“它們不隻服務北京的孩子,其實是在為全國各地的孩子提供服務”。
“北京高度重視兒童福利事業發展,不斷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張志良表示。
北京市兒童福利院早已成為全國兒童福利行業的排頭兵,在管理水平、服務水平方面起着示範引領作用。2020年成為孤殘兒童養育服務标準化國家級試點,2021年通過服務标準體系複審,主持起草了多項地方标準,并積極參與行業标準的制定工作。
張志良說,作為大國首都的兒童福利機構,北京市兒童福利院承載着“四個窗口”的定位:全國看首都的窗口、社會看民政的窗口、人民看黨領導優勢的窗口和世界看中國的窗口。福利院裡的兒童屬于困境兒童中的困境兒童、弱勢群體中的弱勢群體,從對他們的保障水平中,可以看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看出民心所向。
李紅兵則關注到其他大城市的新動作,有的城市在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條例中提出了很多新的觀點,比如網絡保護、特殊保護等,以回應未成年人保護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值得北京學習。
而《北京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上一次修訂還是2003年底。李紅兵覺得,“相比提前一步的城市,北京還需要下更大力氣去推動未成年人保護”。
據悉,“推進全市未成年人保護體系建設”“年内完成《北京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修訂” 已被列為2022年北京市民政局兒童福利和保護處的重點工作。
“兒童福利與保護不僅關乎困境兒童,也關乎每一個未成年人。”李紅兵說。
(文中欣欣和蓉蓉為化名)
來源: 新華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