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青島茂腔文化是怎樣的

青島茂腔文化是怎樣的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6-29 14:25:00

  1、茂腔是流行于濰坊、青島、日照等地的地方小戲,傳說因有一周姓尼姑演唱而得名“周姑調”,它最初是民間哼唱的小調,又有民間藝人肘懸小鼓拍擊節奏而演唱得名“肘鼓子”。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茂腔大約在清道光年間已廣泛流傳于山東半島一帶。因其上下句結尾處“噢嗬罕”三字耍腔,形成特點,所以,又稱“噢嗬罕”或“老拐調”。

  2、青島地區的膠州茂腔是山東茂腔的典型代表,茂腔原名肘子鼓、肘股子,始為城鄉民間流傳的口語化、唱腔簡單的劇種。因發展過程中有旦角唱腔下句尾音翻高八度的唱法即“打冒”而得名,一般是用來表現婦女的哀怨以及社會倫理道德。

  3、曆史溯源:茂腔的起源可以認為是來自于明、清的民間小調,并帶有說唱性質,初始為鄉間流傳的、口語化的、唱腔簡單的地方小調。後來,在民間說唱形式“肘鼓子”的基礎上,吸收花鼓秧歌的表演形式及劇目,逐步形成為“肘鼓子”聲腔系統。

  4、藝術特點:就中國戲曲來說,無論是廣為人知的大劇種,還是生存在鄉下農的地方小戲,其藝術特點都作為支撐一個劇種賴以生存的力量。然而,民間小戲與大劇種在程式性的程度上尚存在差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