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唐山非物質文化遺産盤點

唐山非物質文化遺産盤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11 19:00:47

  非物質文化遺産是每個城市或者每個民族世代傳承下來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傳統文化的表現。本文就為你介紹關于唐山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看看和你了解的是不是一樣,這些文化遺産是不是你也都知道呢?快來一起看看吧!

  評劇:

  評劇原名蹦蹦戲、落子戲,又名平腔梆子戲,簡稱平戲,是近百年來新興的北方戲曲劇種之一,源于唐山市灤南縣。評劇是灤南縣繩各莊村民成兆才先生在民間說唱蓮花落和歌舞蹦蹦基礎上,借鑒、吸收皮影戲、河北梆子、京劇等藝術成就逐步發展而成的。評劇發展大緻經曆了“蓮花落對口、拆出”、“唐山落子”、“奉天落子”、“評劇的繁榮興旺”、“評劇的改革出新”等幾個時期。

  唐山皮影戲:

  唐山皮影戲又稱灤州影、樂亭影、驢皮影,是中國皮影戲中影響最大的種類之一。通常認為灤州影戲初創于明代末期,盛行于清末民國初年,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曆史。

  樂亭大鼓:

  樂亭縣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東南部,地處灤河沖積平原,東南兩面瀕臨渤海,是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钊的故鄉。

  樂亭大鼓在繼承曆代文化成就的基礎上,由當地民歌發展而成。《中國書詞概論》記載:“清初年,樂亭城内凡自娛好樂之人,最愛唱‘清平歌’,後來,有位弦子李,先以三弦配奏了‘清平歌’,遂而加以改正,使其韻調悅耳動聽,較之舊曲大有不同,于是齊呼之為‘樂亭腔’。”

  清朝同治光緒年間,樂亭城南大皇糧莊頭崔佑文進京供奉,帶樂亭著名藝人溫榮入恭親王室獻藝,溫榮的技藝深得王爺歡欣,當即封了頂子賜了座,并賜名“樂亭大鼓”。

  玉田泥塑:

  玉田縣位于河北省東部,地處燕山餘脈南麓,環抱在京、津、唐中心地帶,以“古人種玉”的傳說而得名。

  玉田泥塑從清光緒年間形成算起,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曆史,經曆了孕育、形成、興盛、搶救、複蘇以及開發等幾個階段。20世紀60年代初,玉田民間泥塑正處于繁衍流傳的成熟、興盛期,集市上泥塑攤點長達一華裡,形成了泥人一條街,來往于京、津、東北等地的商販争相購買。

  玉田泥塑1986年進入搶救、複蘇以來,有了所創新和發展。1993年12月,國家文化部正式命名玉田縣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民間泥塑)”。

  玉田泥塑種類繁多,内容豐富。從音響上分,有口吹類;從韻緻上分,有手動類;從品種上分,有神話故事、飛禽動物、古裝戲劇、現實生活等四大品種。在上述品種中,口吹類占350多種,手動類占80多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