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獨具特色的門巴族音樂文化

獨具特色的門巴族音樂文化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03 07:05:07

  門巴族是中國最具悠久曆史的民族之一,他們有着許多豐富的傳統文化,這些文化都非常的具有民族特色。門巴族人民通過自身的智慧,結合了當地的語言特色創造了許多的門巴族音樂。對于門巴族的音樂文化你了解多少呢?下面的門巴族文化為你帶來更多内容一起來看看吧。

  裡令,又叫“雙音笛”,是一種雙音竹笛或雙管竹笛,流行于門隅、墨脫、林芝等地。裡令長約34厘米,裡令的管體是用兩支竹齡較老、粗細相同的無節小竹合并而成,兩管接觸處削平,再把蜜渣、彩色珠子鑲嵌在兩管的夾縫裡,用絲線固定雙管,管上留有一排小孔。裡令音量較小,音色明亮。

  塔阿讓布龍是一種五孔笛,單管橫吹,用塔巴竹制成。長約45厘米,直徑約2.5厘米,聲音渾厚圓潤,主要流行于門隅和墨脫。

  神鼓,門巴語稱為“拉額”,是門巴族人使用的一種大衆化樂器。神鼓有大有小,鼓框是用數塊竹片拼合而成,用竹編和藤編包裹,呈環凸狀。鼓框的一側有木制手柄,右側鼓面蒙一層野山羊皮,左側鼓面蒙家山羊皮。鼓槌是木制的,彎成弓狀,槌頭蒙一層羊皮,羊皮裡面再塞一些羊毛,這樣既能保護鼓面,又可以使鼓聲柔和。神鼓音色渾厚深沉,在宗教活動中或節日喜慶活動中都使用它來伴奏。

  門巴族傳統音樂屬樂亞樂系,包括宗教音樂和民間音樂兩類。其中,宗教音樂主要是指與藏族地區的宗教音樂相近的藏傳佛教寺院音樂,包括誦經音樂、羌姆音樂和寺院器樂;還有就是本教音樂,包括誦經音樂、羌姆和“登龍坎”(巫師)請神送鬼儀式音樂等。門巴羌姆與藏族羌姆不同,它源于宗教儀式但卻也廣泛流傳于民間,同時,演出内容也包括神話或民間故事,舞蹈用一鼓一钹伴奏,舞蹈動作吸收、融合有門巴族民間舞蹈的成分。

  民間音樂是門巴族傳統音樂的主體部分,無論内容還是形式都比較豐富。門巴族習慣把民歌和歌舞音樂統稱作“薩瑪”,人們酷愛歌唱跳舞,生活中的許多場景如生産勞動、婚喪嫁娶、建新屋等都離不開“薩瑪”。門巴民歌的種類繁多,根據内容和體裁可分為“吉魯”(山歌)、情歌、勞動歌(包括農事打場歌“勒諧”和夯地歌“阿諧”)、“羌諧”(酒歌)等類别。其中,山歌“吉魯”的節奏自由,曲調悲切寬廣、細膩抒情,常用于山間放牧、割草、砍柴以解寂寞,較常見的曲目如《色格日拉》。

  情歌是聯結門巴青年男女心扉的紐帶,它的感情含蓄、細膩,曲調清新動人,在門巴民歌中占有相當的比重。身為門巴族的着名藏傳佛教格魯派領袖——達賴六世倉央嘉措,曾經突破禁閉七情六欲的教規,以情歌大膽傾訴内心的孤寂和苦悶,為後人留下了一部不朽的詩作《倉央嘉措情歌集》,這使門巴情歌名揚四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