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特色中有很多特色的節日,就如同傳統文化中的春節一般,是民族的标志特色。而在達斡爾族文化中,其中極具特色的節日就是抹黑節,也是達斡爾族節日文化中有趣的節日之一。
那麼,抹黑節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節日呢?且随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抹黑節的由來
在新疆錫伯族中也有類似的節日,每年農曆正月十六日是“抹黑節”。抹黑節這一天,人們起的特别早,把晚間準備的抹黑布(抹鍋底的黑灰)或氈片帶上,大家你追我趕的上街往臉上抹黑,相互觀望,笑聲不止,十分有趣。也有成群結夥挨家串戶去抹黑的;有的早上還未來得及起床,就被抹的一臉黑的。見到老年人也不放過,不過要先請安,後跪施禮,再向老人額頭上抹一小點黑,被抹上黑是吉祥的象征,可以避免災難,得到幸福。随着社會文化的發展,“抹黑”已漸漸被廢除,“抹黑節”變成男女青年的一種娛樂性活動。
黎明,他們就要挨門串戶互相往臉上抹黑。傳說是古代錫伯族以漁獵為生,後來一對老夫婦救活了受傷的燕子,燕子銜來麥種作為報答。于是錫伯族人開始種麥為生。巡天神知道後,派神犬告訴大家,以後人吃面粉,狗喂麸皮,各有所食。
但有一年新年時,一個年輕媳婦不慎将面餅烙糊後喂狗。巡天神知道後大怒,使麥種長了黑色黴菌,播種後全部結黑籽,無法食用。于是全村人向巡天神祈禱請求恕罪,願往自己臉上抹黑,以免小麥再生黑黴。巡天神應允了,但用手在麥根處由下往上一捋,捋走了麥稈上所有的麥粒,隻留下尖端處的一截麥穗,所以從此麥子的産量就沒有過去那麼多了。
以後每年正月十六,巡天神下凡巡視的日子,就成了錫伯族的“抹黑節”。年輕人在這一天的清早,手裡拿着浸透清油、沾有鍋底黑煙煤的“庫肚苦”,挨家行走,隻要遇見人,不分男女,就往他們臉上抹油煙,即使沒有起床的人,也會被人闖入家門塗抹。尤其是年輕的姑娘、媳婦更被人團團圍住,抹得如同黑炭。但錫伯族普遍尊敬老人,如遇老人時,要先下跪求得老人同意,然後才半跪着給老人抹臉,或由老人自己動手抹。
據習俗,這一天如果有人未被抹黑臉,就會一年不吉利。所以錫伯族人在節日時,都會開心地相互抹黑,笑語歡聲,怪相百出,成為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抹黑節的習俗
正月十六這天,人們清晨早早起來,早上要吃“托火勒布達”,年輕人就成群結隊,手裡拿着準備好的浸了清油、沾上鍋底煙的“庫肚苦”(布或氈片),挨家挨戶走,隻要一遇上人,不分男女,捉住就往臉上抹。那些還沒起床的人,也會被人掀開了被子,抹個一團漆黑。
錫伯族普遍尊敬老人。這一天如果遇見老人,必須先請安後單腿下跪,在得到老人的允許後才能半跪着象征性地給老人抹一點點黑,或者由老人自己抹,表示尊敬。
按風俗,誰在這一天裡不往臉上抹黑,這一年他就會不吉利。據民間的傳說,抹黑節的用意是請求五谷之神免除莊稼的黑穗病,保證大豐收。錫伯族人民把這一活動作為象征五谷豐收的節日沿革了下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