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具有曆史悠久的哈尼梯田文化

具有曆史悠久的哈尼梯田文化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4-10 16:00:14

  哈尼族文化最能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統一關系的就是哈尼族梯田,梯田代表着哈尼族人民勇于創造的精神,是一個獨具天工的偉大傑作。在高原這種惡劣的生存環境下,哈尼族人們不僅克服了困難,而且還開創了新事物,不得不說,哈尼族是一個智慧勇敢的民族,今天大家,就随小編一起看看具有曆史悠久的哈尼梯田文化。

  哈尼人的祖先最早生活在青藏高原的邊緣,以遊牧為生。1300多年前,氣候和生存條件的惡劣迫使哈尼人的祖先向南方遷移,最後在哀牢山脈定居下來,由原來的遊牧民族演變為一個依靠梯田生存的農耕民族。

  哈尼人的生活用具也逐漸由鞭具、鞍具變為了谷船、釀酒鍋等農耕用品,哈尼族的文化也随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每年他們都有對水的祭祀,魚成為哈尼族的食物,同時也成為哈尼族的裝飾品,甚至在他們的傳說中,天、地、人都是魚的産物,曾經用來驅趕羊群的鞭子被祖先丢在了遷徙的路上,沒有留下任何記憶。

  為了适應哀牢山氣候及整體的自然環境,哈尼人的村寨多建于海拔1400~1800米的半山向陽坡地,既避開了低海拔河谷地帶氣候炎熱潮濕和瘴疠流行的威脅,又躲開了高海拔地帶常年雲霧蒸騰和陰冷潮濕的弊端。那些建在半山向陽坡地上的哈尼村寨,年平均氣溫在15℃左右,全年日照1630小時,降雨約1000毫米,氣候溫和、陽光和煦、降水充沛,最适宜人居。

  他們在靠近森林的地方挖築大溝,把下瀉之水悉數截流,然後在大溝下安寨、開田,将截流之水用于梯田的灌溉。哈尼人在大山上挖築了4653條骨幹溝渠和無數小溝渠,單是能灌溉面積50畝以上的骨幹溝渠就達662條。條條溝渠如銀色腰帶纏繞在大山之間,保證了水稻種植的用水之需。

  哈尼族的祖先在漫長的遷徙之路上,積累了豐富的水稻種植技術和經驗。從海拔100多米到海拔近3000米,如何灌溉好每一塊梯田,對于今天的水利學、工程學、管理學來說,都是一項難題。哈尼梯田灌溉的秘密是自然分水法。這種方法,公平、合理而又科學,避免了因為水的利用而産生的糾紛。哈尼人根據具體情況,還制定了20多條規則,這種關于合理管理水資源的準則,使得每家的梯田都能夠及時、适量、均等地得到滋養。

  您可能還會喜歡:

  妙不可言的傈僳族葫蘆笙舞樂和葫蘆笙

  傈僳族葫蘆笙舞樂的曆史淵源及特點

  畲族民族形式多樣的傳統體育運動

  具有“傳家之寶”之稱的畲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