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騰是原始人群體的親屬、祖先、保護神的标志和象征,是人類曆史上最早的一種文化現象,也用來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我國少數民族也都有本民族的圖騰,那麼,你知道仡佬族的圖騰是什麼嗎?它的圖騰又預示着什麼呢?這其中有蘊含着怎樣的仡佬族文化呢?
仡佬族的圖騰是竹子。仡佬族稱竹子為“仡佬”,“仡佬”族意譯為竹族是準确無誤的。
關于仡佬族崇敬竹子的習俗,早在1600多年前成書的《華陽國志*南中志》和1500多年前成書的《後漢書*西南夷列傳》中都記載有如下傳說:夜郎者,早先有一女子在遁水(今貴州西部北盤江)洗滌,有一段叁節長的大竹筒漂流到女子兩足之間,推之不肯漂走。聽到筒中有小孩的哭聲。剖開竹筒,見一男嬰,抱回養大,有才有武,自立為夜郎侯,以竹為姓。
在抛棄破竹筒的地方,生長出茂盛的竹林,後人建竹王祠祀奉。關於竹王的傳說,以及崇敬竹子的習俗,至今仍廣泛留存在各地的仡佬族民間。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梅家寨的仡佬族,在生下第一個男孩時,父母要将其胎盤和一些雞蛋殼埋入竹林地下,以祈得到竹王護佑。春節,家家戶戶要到竹林去供獻竹王錢。有不少地方以竹筒裝米祭祖或求豐收。
有學者認為,對竹子的尊崇源于竹圖騰崇拜,而這種崇拜又源于竹子對仡佬族先民的生活有重要意義和實用價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