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黃河決口,黃金萬鬥的河工堵口

黃河決口,黃金萬鬥的河工堵口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5 14:47:29

  黃河,一直是中國的母親河,是中國第二大長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關于黃河地區的故事有很多,也有大量的帶有神秘色彩的故事等着我們去了解開發,與研究。本期的地區文化帶你去了解黃河決口,黃金萬鬥的河工堵口。

  還想要了解》》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

  研究黃河堵口的曆史,清代的河工堵口是值得一提的。出于“保漕”的需要,及沿用潘季馴“築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黃方略,清代治河不僅非常重視堤防建設,而且高度重視決口的堵塞,幾乎是“逢口必堵”。以至于在乾隆以後相當長的時期内,河官們到了“為堵口搶險而疲于奔命”的地步。

  清代的河工堵口,有三個特點:

  規模大。如在康熙執政初期,黃河決溢為患十分嚴重。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由于黃、淮并漲,緻使黃河兩岸發生了大量決口,僅高家堰決口就有34處。為解決漕運不通這一心腹之患,盡管清廷當時正在讨伐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割據勢力,軍用浩繁,康熙仍毅然下決心治理黃河。于十六年調安徽巡撫靳輔為河道總督,開始了一場較大規模的治河活動。5年後,在靳輔、陳潢的大力整治下,終于将黃河兩岸的21處決口和高家堰的34處決口全部堵塞,使大河回歸故道,并一度取得了數十年沒有重大決口的“小康”局面。

  工程複雜。就古代治河工程來說,堵口本是一項技術複雜、風險極高的事。即使在現代技術條件下,也是如此。而要在口決多處,且流行多時的情況下再行堵複,更是困難重重。這種情況在清代可謂屢見不鮮。靳輔、陳潢的堵口治河活動如此,乾隆年間阿桂主持的堵口工程也如此。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7月,黃河兩岸相繼決口20餘處。北岸水勢由青龍崗奪溜北注,經南陽、昭陽、微山等湖,入大清河。朝廷委派大學士阿桂主持堵塞,曾兩次堵合,但均告失敗。此後,通過實施增築南堤、加開引河等一系列工程,至乾隆四十八年才将所有決口堵複。

  費用浩繁。這是由堵口工程規模大、技術複雜所決定的,但也不排除人為因素。據記載,嘉慶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在武陟馬營的一次堵口中,耗銀達1200萬兩,用稭料更是多達2萬餘垛,合計2億多斤。一次堵口竟用這麼多的料物,真是駭人聽聞。

  清代治河,重在堵口,究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首先是治河以“保漕”為最高目标。如在順治年間,由于黃河屢堵屢決,阻滞運道,當時不少朝臣連上奏章建議改道,讓黃河走所謂的“禹王故道”。而總督河道楊方興認為:“元、明以迄我朝,東南漕運,由清口至董口(在今江蘇宿遷境)二百餘裡,必借黃為轉輸,是治河即所以治漕,可南不可以北。若順水北行,無論漕運不通,轉恐決出之水東西奔蕩,不可收拾”(《清史稿·河渠志》),反對這一建議,下決心堵塞決口。并得到了當權者的贊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