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日本申遺端午節成功了嗎

日本申遺端午節成功了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2 16:02:55

日本申遺端午節成功了嗎(韓國日本真的抄襲)1

衆所周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五月節”、“粽子節”、“天中節”、“天長節”、“女兒節”、“龍船節”、 “浴蘭節”、“詩人節”、“地臘節”、“艾節”、“燈節”等),是發源于中國,後來向韓國、日本等國家、地區傳播的一種傳統節日文化。2005年,韓國以“江陵端午祭”,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以下簡稱“非遺”),并申報成功。此消息經媒體報道後,在中國引起了巨大反響。由于其時大多數中國人對“非遺”,對韓國“江陵端午祭”,存在着諸多的無知和誤解,因而出現了一波波現在看來幼稚可笑的操作,甚至是惡搞。比較中國、韓國、日本端午節節日元素,不難看出,韓國、日本端午節雖從中國傳入,但也有很多符合本民族文化、風俗的改易和創新。

一、韓國“江陵端午祭”申遺引發的風波與誤解

2005年11月25日,韓國以“江陵端午祭”,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并獲得批準。消息傳到中國後,輿論大嘩。很多國人不明白,端午節明明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後來才傳入韓國、日本等國家或地區。韓國憑什麼拿中國的傳統文化、節日去“申遺”?一時間,輿論滾滾,抨擊韓國“無恥抄襲、偷竊”者有之,抨擊中國不重視傳統文化、傳統節日保護和傳承者有之。

日本申遺端午節成功了嗎(韓國日本真的抄襲)2

韓國江陵端午祭

直至2009年10月4日,湖北省代表中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申遺”成功,很多國人才“如釋重負”,很多媒體也“迎合”不明真相的社會大衆,紛紛報道“我們終于把老祖宗遺留給我們的傳統文化、節日,從韓國人那裡搶回來了”。字裡行間,跳躍着民族自尊、自豪的旋律。

其實,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全方位的日益展開、深入,随着國人對“非遺”,對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們才發現,由于當年很多國人的不當舉措,實出于無知和誤解:

一是很多國人誤将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簡單的等同,甚至是混淆于專利、發明的商标注冊。“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1989年10月17日至11月16日舉行的第二十五屆會議上,通過的《保護民間創作建議案》基礎上,正式制定條例實施。它旨在推動世界各國保存、保護并傳播來自某一文化社區的民間創作,包括語言、文學、音樂、舞蹈、遊戲、神話、禮儀、習慣及其他藝術等形式,以之作為全人類的共同遺産。“非遺”具有“共享性”的特點。比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先後将“伊拉克木卡姆”、“阿塞拜疆木卡姆”、中國“新疆木卡姆”列入世界“非遺”名錄。它不象發明、專利、商品那樣,存在專利、商标的注冊保護問題。

日本申遺端午節成功了嗎(韓國日本真的抄襲)3

非遺公約

記得當年有的報刊,曾用如此“淺顯”的文字,诠釋韓國端午“申遺”成功的意義:韓國端午“申遺”成功,将意味着聯合國或全世界将承認,端午節起源于韓國;自此而後,吃粽子,賽龍舟……,都将成為韓國端午節的“标配”了;我們及後世子孫再過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将是“剽竊”韓國人的節日了!要向韓國人支付相關專利使用費了!簡潔易懂的話語,刺激的不明真相的鍵盤俠們振臂高呼“保衛端午節!保衛中國傳統文化!”

此後數年,韓國風水、活字印刷術、書法等“申遺”活動,屢屢在中國引發一波波的恐懼和争議。

日本申遺端午節成功了嗎(韓國日本真的抄襲)4

非遺傳承

毋庸置疑,有些國人,包括專家學者的憂慮,系出于如何有效的傳承、保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素的考慮;有些國人,或許就是純粹出于無聊的“惡搞”了。

二是,很多國人誤認為,韓國、日本的端午節,既然是由中國傳播過去的,那麼,他們的端午節節日元素,應與中國端午節完全或大緻相同。這一誤解,實際上緣于對韓國、日本端午節的無知。究其實,韓國、日本端午節雖淵源于中國,但自中國傳入後,韓國、日本人依據自己本民族的傳統文化、風俗習慣,對端午節節日元素進行了改造,形成了獨具民族特色的新的節日元素。因此,無論韓國,還是日本,端午節節日名稱、日期等雖與中國端午節相關内容大緻相同,但節日元素等,卻有很大的不同。這将于下文詳細論述。

二、韓國對中國端午節節日元素的傳承與變異

韓國人既傳承了古代中國對端午節的一些稱謂,如“天中節”、“重五”、“重午”、“端陽”、“五月節”等。也對這一節日,進行了一些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改稱,如“戍衣日”、“水濑日”、“上日”等,意謂“神的日子”。

韓國端午節節日活動中,也有與中國端午節相似的元素。如古代中國人端午節期間有插艾草、懸挂菖蒲辟邪的風俗,韓國人端午節期間也有懸挂艾草、食艾糕、用菖蒲水洗頭等的風俗。古代中國有些民族、地區端午節有比武、蕩秋千等節日活動,韓國人端午節期間,也有摔跤、射箭、蕩秋千、拔河比賽等相似的節日活動。

日本申遺端午節成功了嗎(韓國日本真的抄襲)5

韓國端午節持續時間、節日活動,有很多與中國端午節不同之處。與中國端午節主要于農曆五月初五日,或前後幾天舉行截然不同的是,韓國端午節通常自農曆四月初開始,前後持續一個月左右。與中國人端午節盛行佩香囊、賽龍舟、塗雄黃、飲雄黃酒、吃粽子,尤其是很多民族、地區都盛行賽龍舟、吃粽子節日風俗不同的是,韓國人端午節期間沒有上述節日活動。取而代之的是,穿着傳統民族服裝祭祀神靈、跳假面舞、打年糕、畫面具扇子等。

日本申遺端午節成功了嗎(韓國日本真的抄襲)6

其中,祭祀各種神靈,或許是韓國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活動。

韓國“端午祭”有一套繁瑣、完備的祭祀儀式,迎神、送神,都由專門的祭官主持。人們拜祭“大關嶺山神”等山神,祈求行路安全。拜祭海神,祈求漁業豐收。拜祭金庾信、大關嶺國師城隍“梵日國師”、“大關嶺國師女城隍”鄭家女等洞(村落)部族神,祈求村落平安。

日本申遺端午節成功了嗎(韓國日本真的抄襲)7

韓國的端午祭祀

大約開始于1637年,位于韓國南部的法聖浦端午文化,又有與江陵端午祭截然不同的地域特色。這一起源于漕運或海上鮮魚市場的端午文化,多次因社會的變動、經濟的盛衰而或複興,或衰歇。

法聖浦“端午祭”于每年農曆五月初三到初五舉行。這期間,當地民衆不僅舉行山神祭(因在法聖浦的仁義山舉行祭祀,故又名“仁義祭”,每年“端午祭”開始的當天上午舉行祭祀)、堂山祭(雌堂山和雄堂山,或稱爺爺堂山和奶奶堂 山)、豐漁祭、龍王祭(以儒教祭祀和巫女主持的巫祭同時進行)、樹神,來消弭災禍,祈求海上安甯和漁業豐收,還舉辦“巫俗水陸祭” (2008年以前,名叫“恨祭” 。2008年,改名為“巫俗水陸祭”),祭拜、撫慰那些在搬運稅谷時死去的人,及在抵抗倭寇侵略中犧牲的軍民的冤魂。還舉行各種各樣的比賽、遊戲,以及舉辦黃花魚集市、集娛樂和商業為一體的慶典“亂場”。

三、日本對中國端午節節日元素的傳承與變異

日本又稱端午節為“端午の莭(jié)句”、“男兒節”。昭和23年(1948年)7月 ,日本通過了《關于國民節日的法律》,又将端午節名改為“子供の日”(兒童節),成為現代日本11個法定節日之一。

據考證,中國的端午節,最初大緻在飛鳥時代(593年—710年),傳入日本,而大規模傳入日本,大概是在奈良時代(710年—794年,大緻為唐朝中期)。最初,日本的端午節日活動,幾乎全盤傳承中國端午節日元素,且較中國端午節節日活動大為簡略。如飛鳥時代的日本,皇宮在每年陰曆五月初五日,舉行端午節日儀式,節日活動,也僅有采草藥、騎馬射箭等。至平安時代(794年—1192年),端午節已從宮廷推廣至民間,且成為一定期節日。

日本申遺端午節成功了嗎(韓國日本真的抄襲)8

平安時代的日本天皇

每年節前,天皇下诏,采集并在宮中懸挂菖蒲、艾蒿等,還有飲雄黃酒、吃粽子等。每年陰曆五月初三日到初六日,日本宮廷中還舉行騎馬射箭儀式。天皇往往親臨武德殿,觀看貴族、侍衛騎馬射箭。至于古代中國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元素龍舟競渡,直到德川時代(1603年—1868年),才在長崎等少數地方出現。

日本在傳承古代中國端午節日禮俗的同時,還緣于本民族的傳統思維、風俗習慣,對節日日期、若幹節日元素,進行了較大的改異。如明治維新後,日本主張全盤西化,廢除農曆,改用公曆。因此,日本的端午節日期,也從農曆的每年五月初五日,變為公曆的5月5日。

日本雖從平安時代就從中國傳入粽子,但最初粽子隻在皇宮中過端午節時,作為供品存在的,後來才普及至民間。日本的粽子皮多種多樣,有白茅、竹葉、蒿葉等。日語又稱粽子為“茅卷”。日本人包粽子,不象中國人那樣使用糯米,而是用磨碎的米粉。日本粽子的形狀主要呈錘形,也與中國不同。日本人端午節時制作的另一種主食是柏餅,就是用柏樹葉包的一種帶餡的年糕。

日本申遺端午節成功了嗎(韓國日本真的抄襲)9

日本粽子

古代中國,端午節騎馬射箭,更多被賦予祈雨、健身的内涵;而在日本,卻被日益賦予尚武好鬥的内涵。再如,古代中國端午節采集、懸挂菖蒲,本意是驅邪避禍;日本自鐮倉時代(1185年—1333年),很多人卻從菖蒲葉扁平,上尖下寬,外形似劍的形狀,将其視為武力的象征。因而,古代中國端午文化中本來蘊含的“驅邪避禍”、“緬懷先賢”等内涵,卻被日本人逐漸賦予濃郁的崇尚武力、暴力的内涵。

在這一思想支配下,古時日本人将“成年戒”(即成年禮)中的“打石戰”儀式,置于端午節中,成為日本端午節中占主導地位的節日元素。所謂“打石戰”,是指端午節時,将數十人或成百人的成年男子聚集一起,分成不同陣營,互相向對方相互投擲石塊,以考驗男子的勇氣。通過考驗的男子,才有資格受戒。受戒者可剃發、淨身、佩刀。這本來雖是一種遊戲,但往往會演變成一場血腥暴力大戰。

日本申遺端午節成功了嗎(韓國日本真的抄襲)10

日本畫裡的鯉魚旗

與“打石戰”相配的端午節日活動,還有豎軍旗;擺設用紙、泥土、木頭等為原材料制作的,以日本傳說或曆史中的軍事英雄為原型的“武士偶人”;懸挂用布、紙制作的長兩、三米的圓筒空心,上面或繪有鯉魚圖案,或制成鯉魚模樣的旗子。在中國,鯉魚象征富貴、發達;而在日本,卻成為危難之際能慷慨赴死的武士精神的象征。經過漫長的演變,将古代中國本來具有避邪祛禍、祈福納祥意蘊的端午節,改造成炫耀武力、暴力血腥的武士道精神的體現。

後來,鯉魚旗一般隻有有男孩的家庭才懸挂。鯉魚旗有黑、紅、青藍三種顔色。黑色代表父親,紅色代表母親,青藍色代表男孩 ,一般家裡有幾個男孩子,就挂幾條青藍色的鯉魚。

日本申遺端午節成功了嗎(韓國日本真的抄襲)11

文史君說

中國地域廣大,民衆衆多。雖然有27個民族都過端午節,但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端午節日活動,也不完全相同:有女兒回娘家、挂鐘馗像、懸挂菖蒲、插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蕩秋千、塗雄黃、飲雄黃酒、吃粽子等。其中,很多民族、地區都比較盛行的是龍舟競渡、吃粽子。然而,正如晏子所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上述古代中國端午節日元素傳播到古代朝鮮、日本後,韓國、日本在傳承古代中國若幹端午節日風俗的同時,又依據本民族的自然環境、思想觀念、風俗習慣,對端午節的内涵進行了改造,形成了與中國端午節節日内涵迥異,具有鮮明本民族特色的端午節節日内涵。

你覺得韓日端午節是抄襲中國嗎? 單選

0人 0%

是的,抄襲!

0人 0%

不是,他們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參考文獻

1、黃石:《端午禮俗史》,泰興書局1963年。

2、徐恩祿、權伍銑:《韓國風俗民情研究》,東方出版社1994年。

3、王友富:《中韓端午習俗比較研究》,《青海民族大學學報》2011年第1期。

4、徐習文:《論日本對中國端午文化的接受》,《貴州社會科學》2013年第3期。

5、張曉宇:《中韓端午節日習俗比照》,《牡丹江大學學報》2013年第6期。

6、徐贛麗、耿瑞芹:《韓國法聖浦端午節的政府保護與民間參與》,《民族學刊》2012年第4期。

(浩然文史·投稿作者郛生)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别說明外都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删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曆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号!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