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惟妙惟肖的漢族獅子舞文化

惟妙惟肖的漢族獅子舞文化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05 23:48:42

  漢族文化博大精深,漢族獅子舞是原始生活中模仿動物的動作而形成的。獅子在所有動物中是王者的地位,這也表明人們對強大力量的追求,同時也是對大自然的崇拜之情。

  獅子舞是由人們仿制出一種獅子服飾,需要兩個人配合完成的舞蹈,它是人們一般在盛大喜慶的節日時表演的。

  漢族《獅子舞》自漢代由西域傳入的假形舞蹈。新春之際在霹靂炸響的爆竹聲中“舞獅”,逐漸成為人們避邪免災、吉祥納福不可或缺的形式。形态可掬、溫文爾雅,以表演戲球、踩踏闆,與人親昵似貓的“文獅”和矯健迅猛、虎視眈眈,以高難雜技性表演為主的“武獅”,基本成為北、南兩方風格廻異的兩種“獅舞”形式。

  漢族舞蹈

  “獅舞”除以上表演形态外,還有至今流傳在陝西省城固縣的“獅舞”一絕:“笑和尚耍獅”。這個由笑和尚與被玉皇大帝貶到人間贖罪獅子間的戲劇性表演,過去達108段之多。其表演既可令人啼笑皆非,又可見人性化獅子的精彩表演,是當地人們春節時最為盼切的節目。

  其中,最精彩的段子《懶婆娘搶場》,是述說秋收時節,人們都在忙于打麥揚場、收獲歸倉。而由大頭和尚扮演的“懶婆娘”,卻早上起來磨磨蹭蹭地穿衣洗臉、梳頭打扮,拿着鏡子左照右看,懶得去場院幹活。

  而在為盡快贖罪獅子的多次催促下,懶婆娘才百般無奈地挑起籮筐來到場上。由于勤奮獅子的幫助,麥子很快打完了一半,這時懶婆娘的困勁兒又上來了。天有不測風雲,忽然雷聲滾滾,但懶婆娘倒在席子上竟打起鼾來,絲毫不顧風雨将至。

  獅子看着即将被雨水沖走的麥子,心急如焚催促着懶婆娘趕快起來,但難以生效。獅子在忍無可忍之下,隻得用利齒去咬她的腳跟、扯她的席子,才把懶婆娘叫起來搶收完場上的麥子。懶婆娘與獅子在表演中内心情感的細膩刻畫和反串懶婆娘惟妙惟肖的作态,達到引人入勝的地步。表演完畢,笑和尚還以各種姿态展現寫有祝賀吉慶語言的字幅向人們祝賀新春,迎來人們無限的歡喜與欣慰。

  臨北獅子舞,主要北鄉及周邊鄉鎮。臨北獅子舞兼有南北方獅子舞的特點,形神兼備,帶有濃郁的淮河文化特色,屬中間地帶的獅子,顔色以青為主,又稱綠獅。舞蹈動作歡快簡捷,配器生動流暢,通過獅子的撲、閃、騰、挪,把獅子的獸性與靈性表現的淋漓盡緻,舞獅人通過抓癢、親昵等動作,把獅子的喜、怒、哀、樂喧染得恰如其分,通常有單獅表演、雙獅及4隻獅子以上的群獅表演。

  您可能還會喜歡:

  形式多樣、生動有趣的土族民間運動

  獨具特色的畲族飲食文化,畲族烏米飯

  仫佬族的民俗戲曲:彩調

  學習學習土家族喪葬文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