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語文課本關于秋天?伴随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提出和統編教材義務教育階段全覆蓋,中小學語文教學注入了源頭活水“單篇”被“單元”所替代,“課文”向“主題”更叠,當我們再去審視統編教材的文字篇章時,發現原來相對獨立的篇目經緯交織,通過語言運用、思維發展、審美鑒賞和文化傳承,形成了一張無形的網讓我們共同走入這一具有語文科目特征的教學場域,撷趣、共情、傳神、步韻,去尋找其中的奧秘吧,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蘇教版語文課本關于秋天?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伴随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提出和統編教材義務教育階段全覆蓋,中小學語文教學注入了源頭活水。“單篇”被“單元”所替代,“課文”向“主題”更叠,當我們再去審視統編教材的文字篇章時,發現原來相對獨立的篇目經緯交織,通過語言運用、思維發展、審美鑒賞和文化傳承,形成了一張無形的網。讓我們共同走入這一具有語文科目特征的教學場域,撷趣、共情、傳神、步韻,去尋找其中的奧秘吧!
大自然不造無用的事物。晨昏晝夜,塑造了人生的厚度;春夏秋冬,丈量着人生的長度。2020年,對每個中國人都是不平凡的一年。春夏已過,目已臨秋,“萬影皆因月,千聲各為秋”,讓我們翻開教材,去尋找那獨特的秋之母題。
秋之趣
一年級上冊《小松鼠找花生》中用小松鼠找花生的故事,講述果實是如何收獲的過程,充滿了童真童趣。秋天的趣味,還體現在傳統的節日中。三年級下冊中的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就是十七歲的王維在重陽佳節時所作,用來寄托遊學長安的少年對故鄉親人的思念。二年級下冊《傳統節日》中說“過中秋,吃月餅;重陽節,要敬老”,這些都是中華民族對秋天這個季節的紀念,紀念秋天對人們年複一年的饋贈。
對他人的饋贈總是好的,二年級下冊的《小柳樹和小棗樹》中,小棗樹秋天會結果子,還會告訴小柳樹,它的樹蔭可以給人遮陰乘涼。
秋之趣,可能是一顆落花生。在五年級上冊的《落花生》中,許地山先生描寫兒時和哥哥姐姐在家中空地上開荒收種花生的往事。趣中蘊理,父親對“高高挂在枝頭”和“矮矮埋在地底”的果實進行對比,告訴我們“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隻講體面”的人生道理。
秋之趣,可能是一場桂花雨。在五年級上冊的《桂花雨》中,琦君用細膩的筆觸,追憶童年的桂花香、笨笨的桂花樹和淋漓的“搖花樂”。
秋之情
一年級上冊《秋天》裡寫“天氣涼了,樹葉黃了”,讓人想起中國最早的七言詩:“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孩子的心總是最柔軟又敏感的,他們能觸摸到秋天最深處的情緒。
三年級上冊,用一個單元來描繪秋天:“金色的陽光,灑在樹葉上,灑在花瓣上,也灑在我們的心上。”一夜秋風,吹落金黃的梧桐葉,孩子眼中《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通向未來的輝煌之路;《秋天的雨》打開秋天的大門,化作五彩的顔料,藏着好聞的氣味,是送給孩子的絢爛之圖。
《聽聽,秋的聲音》是對秋天最藝術的緻敬,螽斯之翅,落葉窸窣,風吹雁鳴,是秋來而複返的交響樂。四年級下冊《鄉下人家》中,秋聲是紡織娘在瓜架上的“織織”聲,賽過催眠曲。
秋之神
秋之神,在谷穗上。一年級上冊《四季》中,谷穗彎彎,仿佛鞠躬說“我是秋天”。二年級上冊《田家四季歌》也寫秋天“谷像黃金粒粒香”,從節令物候的角度,告訴小同學,秋天是讓人心裡喜洋洋的。
秋之神,在花朵上。二年級上冊《十二月花名歌》中,把秋季開放的桂花、菊花和芙蓉,唱給孩子們聽。
秋之神如畫。著名詩人、文學史學劉大白先生的《秋晚的江上》,被選入四年級上冊。斜陽、蘆葦、倦鳥,讓人感受到秋意的沉醉。再加上同本教材中唐人白居易的《暮江吟》中的白露、弦月,真真構成了一幅具有濃郁中國味道的秋景圖。這種對秋的視角也影響着其他作家,正如在五年級上冊《四季之美》中,日本清少納言認為秋天最美的應是黃昏:“夕陽西沉,夜幕降臨,那風聲、蟲鳴,聽來也愈發叫人心曠神怡。”儒家文化,深深影響着人們對秋天的審美。
秋之韻
中國人似乎對秋有着獨特的情感,也就注定在文字中,對秋有獨特的記錄。
秋,是杜牧《山行》中停車賞玩的楓林;秋,是蘇轼《贈劉景文》的“一年好景”;秋,是葉紹翁《夜書所見》的“梧葉秋風”。秋來處,促織唧唧,荷盡菊殘,寒山石遠,這是秋的覽物之情。五年級上冊中,秋在王維《山居秋暝》中,又是明月清泉的靜,是浣女蓮舟的動,翠竹青蓮下的初秋傍晚,讓偉大的人不禁迷戀這豐富的秋色。秋,在張繼《楓橋夜泊》中,是月落霜天的暗、江楓漁火的淡、夜半的鐘聲、幽遠的烏啼。情味隽永,古雅又莊嚴。
秋天,就是一個在語文教材中有趣、有情、有風采、有韻味的季節。年年最愛秋光好,在這個秋天裡,快翻開課本,走入文字裡的秋天吧。正如一年級下冊《春夏秋冬》所寫的:“春風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飄。”霜是秋天額上的白發,它也宣告着冬季的很快到來。(作者:郎镝,系吉林省教育學院語文教研員)
來源: 中國教育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