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蒙古族四胡音樂

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蒙古族四胡音樂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07 21:23:43

  蒙古族四胡音樂是最具蒙古族特色的樂器之一,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擦奏弦鳴樂器。 蒙古族四胡有着悠久的曆史,在時間的發展中不斷發展,形成了一種特别的民族音樂。下面,就到蒙古族文化中具體了解吧。

  四胡曆史悠久,它源于我國北方奚部的奚琴。13世紀後,四胡已在蒙古族地區流傳。在16世紀阿拉坦汗的宮廷壁畫上,繪有一女樂工手持細棒狀琴杆、筒形音箱、四轸同設琴首後端、馬尾弓夾于弦間拉奏的樂器,與今日之四胡演奏形象完全相同。

  元朝以後,四胡藝術廣泛流傳,曾一度風靡于内蒙古自治區、遼甯、吉林、黑龍江和華北等漢族聚居地區,對漢族民間說唱産生了深遠的影響。位于科爾沁草原腹地的通遼市是目前四胡藝術最為繁盛的地區。至清代,四胡又稱“提琴”,用于宮廷音樂番部合奏中,形制已和今日蒙古族四胡惟肖。

  蒙古族四胡分高音四胡、中音四胡和低音四胡三類。高音四胡音色明快、脆亮,多用于獨奏、重奏、合奏;中低音四胡音色渾厚、圓潤,擅長演奏抒情性樂曲,并主要為科爾沁民族說唱藝術烏力格爾和好來寶伴奏。它們在蒙古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蒙古族四胡代表性曲目:

  《趕路》、《八音》、《阿斯爾》(以上為大四胡)、《莫德列馬》、《彎彎曲曲的葡萄藤》、《荷英花》(以上為小四胡)等。

  傳承意義:

  蒙古族四胡文化積澱豐厚,表現力豐富,技藝自成一體,旋律悠揚、古樸,是從事半農半牧生産方式的蒙古族人民傑出的音樂創造,在蒙古族曆史學、文化學、民俗學、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