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教育部改漢語發音

教育部改漢語發音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6-28 10:24:54

說(shuì)服變成了說(shuō)服;

粳(jīng)米變成了粳(gěng)米;

荨(qián)麻疹變成了荨(xún)麻疹;

……

教育部改漢語發音(這些字詞讀音要修改)1

2月19日以來,《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引爆了普通話讀音争議之火,文章列舉出多組詞新讀音,讓網友感歎,以前上學時反複标注“易錯讀音”現在反而“轉正了”。

近日,參與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工作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表示,隻有部分讀音改動來自審音表修訂版,對于這些改動學者們也做出專業解釋。另外,審音表最終版尚未公布,最後将選擇何種讀音将以教育部公布的正式規範為準,根據安排,新版審音表預計年内發布。

解釋:部分讀音參考社會調查結果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類學與民族學研究所原副所長黃行是普通話審音委員會委員,今天(21日)上午,他告訴記者,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2016年曾經由教育部公開征求意見,目前網上炒作的是征求意見稿中的内容,最終版尚未公布。另外公衆争議的内容,有些是新修改的,有些并不是。記者查詢發現,說服(shuō)、貧血(xuě)、荨(xún)麻疹、粳(gēng)米等取自審音表(修訂稿)。

教育部改漢語發音(這些字詞讀音要修改)2

教育部改漢語發音(這些字詞讀音要修改)3

教育部改漢語發音(這些字詞讀音要修改)4

教育部改漢語發音(這些字詞讀音要修改)5

教育部改漢語發音(這些字詞讀音要修改)6

教育部改漢語發音(這些字詞讀音要修改)7

2016年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中部分讀音新舊對比圖,圖片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公衆号“今日語言學”。

教育部介紹,為了修訂審音表,此前設立了“普通話審音原則制定及《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課題,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承擔。

對于網上熱炒的案例,昨天,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通過官微“今日語言學”也表态,有的是語音規範從來沒有改變過的讀音,其中一些字在古詩文中的民間變讀,并未進入過規範讀音和規範型詞典;有的是上一次審音(1985年)調整的讀音,已成為語文規範三十多年。該公衆号還推送了兩篇文章社科院學者已公開發表的文章,對部分讀音的來龍去脈做出專業解釋。

例如,在《略說普通話異讀詞的審音原則》中,社科院研究員劉祥柏、劉丹青分析,“粳”字在北京話中原有文白異讀,文讀音gēng,白讀音jīng,根據北京話的語音發展趨勢,“更粳耕”等字原有的白讀音日趨消亡,而文讀音與全國其他方言的對應性更強,更方便普通話學習,2016年版的審音将“粳”字統讀音從白讀音修訂為文讀音。

教育部改漢語發音(這些字詞讀音要修改)8

另外,說服、說理、說動中的“說”讀shuō;專程遊說音為shuì,說客、遊說等用shuì。

教育部改漢語發音(這些字詞讀音要修改)9

黃興還告訴記者,1985年那次修訂,是嚴格按照學術标準來進行,而在2016年修訂時加入了社會語言學的标準,将老百姓的選擇和态度納入審音考慮範圍,這在過去是沒有的。當時南開大學做了一個社會調查,在北京、天津等地通過問卷調查測試公衆對于部分字詞的讀音,專家讨論時,每個字的鑒定都有那個調查結果的數據。

比如,“蔭”字原審音表統讀為yìn,北京話和各地方言實際讀音仍然存在兩種讀音。根據調查,“蔭涼”去聲讀音正确率為20.32%,“林蔭道”去聲讀音正确率為5.98%,“樹蔭”去聲讀音正确率為3.98%,考慮到還有大量的人名、地名中使用“蔭”字,讀作陰平,新版審音不再統讀,增列異讀音yīn。因此,在修訂稿中,蔭蔽、蔭翳、林蔭道、綠樹成蔭,都讀作yīn,庇蔭、福蔭、蔭涼,則讀作yìn。

回應:押韻讀法特定場合應允許

另外,在《新版<審音表>公布後:我們如何讀古詩文》一文中,參與審音表修訂稿研制的社科院研究員孟蓬生認為,審音表将作為國家規範适用于一切場合,自然也适用于古詩文。

對于部分詩詞改讀音破壞韻腳的質疑,他分析,“遠上寒山石徑斜”中的“斜”(xiá),“勅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中的“野”(yǎ),“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的中“衰”(cuī),遵從的是古人發明的“葉韻”,并非真正的古音,明清以來許多學者已多次批判“葉韻”。

他認為,面向中小學生的工具書或教材絕對不應該标注此類讀音,但是作為一種文化傳統,将“斜”與“家”押韻,把“野”與“下”押韻,“衰”與“回”押韻,在特定場合中使用,應該得到允許。

另外,“騎”字用作名詞或量詞時古代讀jì,用作動詞讀qí,但如今普通話口語中已經沒有這樣的區别,因此舊版和新版審音表都規定“騎”統讀為qí。中小學生的工具書和教科書可參照社科院語言所編的《新華字典(第11版)》和《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分别注明:舊讀jì。劉祥柏和劉丹青在文章中也補充解釋,鐵騎、骠騎、一騎紅塵妃子笑中,讀jì也較為常見。

教育部改漢語發音(這些字詞讀音要修改)10

進展:新版審音表預計年内發布

在黃行看來,本次讀音争議背後的核心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就是用什麼标準來修訂,按照學術标準,還是從衆從俗原則。

他說,漢語文發展的曆史長河,時間上的古今和空間上的官話與方言之間,存在較大差别,專家、民衆對此差别的認知是不同的,所以沒有絕對的是非标準,“目前的争議也反映出我們漢語本身的規則和演變有自身的問題,不能歸咎于其使用者。”

至于新修訂的審音表正式版何時公布,在今天上午的保護和促進世界多樣性《嶽麓宣言》發布會上,記者就此事向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田立新求證,她說到時候會有專門的機會與媒體對接,并未透露更多内容。

在教育部官網挂出的《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2019年工作要點》提到,作為重要的普通話語音标準,發布《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已被列入年度工作計劃。

中小學仍按“原音”教學

北京教委:有些字的讀音改不得

一則“這些字的拼音被改了”的消息近日蹿紅,引發廣泛熱議。許多人稱“怕自己上了個假學”。21日,市教委通過其官方公衆号表态:不押韻,不成詩!有些字的讀音是改不得的。

記者先後咨詢了東城區、朝陽區和海澱區的多所中小學,均表示暫時未曾收到讀音變更的通知,因此教學仍将使用“原音”。

此次引發最大争議的是除了一批有可能變了音的詞彙,還有一些詩句裡的字音竟然也被更改了。

比如: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shuāi)。”

“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

“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

對于這個變化,首都教育的小編稱:“這可是說什麼都不同意的,畢竟作者他老人家費盡心思完成的押韻,好不容易成了千古名句,怎麼能就這麼被改了?”

市教委表示,許多字的讀音向來有很多争議,而這也是文化繼承的一部分。語言是社會交流的工具,随着社會的發展,語言也在不斷“進化”,所以這才可能對部分字詞修改拼音。對大家已熟悉的字詞作出的調整,肯定一時間難以接受,但更重要的是“此調整是否符合字面本身的含義、是否适應其所在的語境和情感”。

目前,這些讀音是否一定會更改其實仍未公布。正确答案可能在2019年由教育部正式公布。

來源:北京日報公衆号綜合 北京日報客戶端(作者:任敏 劉冕)

監制:王然

編輯:宋佳音

流程編輯:王宏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