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為什麼現在的學生都要讀書

為什麼現在的學生都要讀書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2-10 03:57:18


為什麼現在的學生都要讀書(從小閱讀的我們)1


文/懷左

很多成年人說自己不會讀書,回頭再想時,其實我們從小就開始學習閱讀理解了。小學中學階段,我們做過許多閱讀題,分析過很多詩歌與散文,想來這些應該都是關于閱讀方面的專項練習,那為什麼練習過這麼多之後,我們還是不怎麼會讀書呢?

做一個類比,答案就明了了。很多人從小開始學英語,接着在讀完中學、大學,甚至在讀研讀博之後還是無法開口說英語,其實是一樣的道理。

如果學習一個技能不是為了更好的運用與實踐的話,那這項技能很可能會被我們束之高閣。

同理:

如果我們學車時隻學理論,學完隻為了過理論考試,那我們學多久也無法開車上高速;

如果我們學遊泳時隻學動作卻不下水,那我們永遠也學不會遊泳。

記得有一句話是這樣的——”能力好比地表底下的水“。

在最開始的時候,沒有人可以擁有這股水,但後來通過學習和不斷練習,我們可以引導這股水,讓其為我所用。

讀書也是一樣的,如果隻學讀書的方法,卻不去大量系統地閱讀,我們可能永遠也不會讀書。

為什麼現在的學生都要讀書(從小閱讀的我們)2


一、不是找鑰匙,而是用心貼近

想象一下這個場景,有一天你回家準備開門時卻忘了鑰匙在哪裡,然後你絞盡腦汁地思考鑰匙的藏身之地。最後也許你想了起來,并找到了鑰匙,或者你沒有找到,然後想其他辦法打開了門。

再想一下你做語文試卷時做的閱讀習題,你從原文找答案的場景,像不像你找不到鑰匙而瘋狂思索的樣子。例如有一篇閱讀文章為《有一種愛,很小》,下面的題目分别是:

  • 将前文中與”他以為他快要死了“相照應的句子找出并用橫線畫在原文上。
  • ”越南護士向他輕輕地點了點頭“意思是?
  • 題目”有一種愛,很小“,你對此的理解是?
  • 你能從藝術構思的角度,就小說的結尾作簡要點評嗎?

說實話,我以前在做語文試卷時,每次面對閱讀題都很痛苦,考試結束别人問我是怎麼做的,我就回答一個字:編。那時候我最疑惑的,就是為什麼這些作家不單單要寫文章,還要挖這些題來難為我呢?

直到後來的一個新聞,說一個作家被邀請回答了幾道用他的文章制作而成的閱讀題,結果錯了一大半。也就是那時我才知道,原來這些題目并不是作家出的,作家自己去按照題目理解自己的作品,也并不一定能拿滿分。

這就有點黑色幽默了,就像一個母親生了孩子後,旁人非把她孩子藏起來,然後說眉毛什麼樣,眼睛什麼樣,嘴巴如何如何,你能猜出來嗎?事實是即使排一排小孩,再戴上口罩,那個母親看過去也能找到自己的孩子。

這兩年我自己也出了兩本書,寫書時最大的感受是:寫作很多時候其實是瞬時性的。也就是說,某一個開頭,某一個結尾,或者文章中的某一個句子,很可能就是瞬間靈感迸發或者是寫到流暢時的一氣呵成。這其中并沒有太多需要細細較真的東西,真的沒必要趴在上面,字斟句酌。

同樣,我本科和碩士期間都學的文學,在未讀之前,想象中我的同學應該都學富五車、文筆非凡。然後現實卻是真正文筆好的,并且可以持續寫作的人并沒有幾個,大多數人隻是跟着課程,學學文學史,了解一點文學理論,完成作業,查查資料寫寫論文。

我們很多時候都是在研究文學,研究别人的作品,而不是去緊靠文字、情感與想象,不是去真正創作。這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模式,研究是在找鑰匙,而創作則是另造一把鎖。

放在閱讀中,其實更好的一種方法是先放下那些條條框框,貼近作品的溫度和熱力,緊靠它們,用心去品讀和體悟,回到書中所蘊含的想象、情感和溫度中。

你走到我面前,我用心去對待你。


為什麼現在的學生都要讀書(從小閱讀的我們)3

二、先培養閱讀習慣,再學習閱讀方法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商機。在競争激烈的環境下,人們日漸感受到了學習的重要性,所以很多人開始重視閱讀,自然而然的,市場上便出現了很多圍繞讀書而展開的課程和訓練營。速度、跳讀、拆書、講解等一堆方法,剛參加的人也興高采烈,但最後能持續閱讀的人,卻沒有那麼多。

其實最關鍵的就是去做,像健身一樣,你學再多方法,上再多理論課程,但隻要一天不去實踐,沒有養成習慣,你的身材就不會發生改變。

我自己讀書已經很多年了,最開始讀書的時候,我并沒有學過任何關于閱讀的課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你想讀,喜歡讀,那就去挑你喜歡的書去讀就好了。這個世界上其實并沒有絕對正确的讀書方法論,沒有絕對的好書排行榜,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我小時候讀過動畫書,看過金庸古龍梁羽生的武俠小說,後來也開始讀各種雜志,讀小說散文,以及不同專業零零散散的書。書單我并沒有刻意求過,往往認真讀完一本書,自然會帶出下一本書。

比如我讀完《圍城》,覺得錢鐘書刻畫的知識分子形象很特殊,我可能會找《儒林外史》讀一讀,也可能找錢鐘書或者楊绛的其他作品讀一讀。或者我很喜歡路遙的《人生》,下次我可能就會将《平凡的世界》找來閱讀一番。

好書會帶出好書,就像你交一個朋友,他還會給你介紹他的好朋友。

在剛開始讀書時,其實培養習慣比學習方法更重要。這一點在育兒時也同樣适用,先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打造一層良好的操作系統,這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他便能獨立完成很多事情。

我見過一些人參加了很多讀書社群,但往往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或者必須靠社群的活動和獎懲制度才能讀書,脫離群體後便無法堅持。這也是太過于依賴的表現,一切的學習終将轉為主動學習,所有的成長都會走向獨立成長,逐漸擺脫依賴,是成長的第一步。

閱讀的習慣,其實有很多,剛開始時,以輕量級,容易完成的方式方法為主。

比如定時,每天定一個固定時間,如晚上九點到九點半,或者九點到十點為準,中間就潛心閱讀。或者工作忙時,也可以抽半天的空餘時間讀書,每天定一個閱讀時間,像剛才的半小時或一小時。

時間不需要太長,剛開始量不用太大,完成即可,如果超出,可以視為獎勵。

或者做筆記寫思考,每天讀書時,可以将自己翻騰的思緒記錄下來,直接寫在書上,或者再準備一個本子,記錄在筆記本上。這也是一個小習慣,看書的過程中,還可以練練筆。記得要捕捉最直接的思考,比如你看《圍城》時覺得方鴻漸是一個無用之人,那你不用掩飾,直接寫你最真實的感受即可。

真實,自有千鈞之力。初始的意念中往往蘊含着巨大的能量,但我們的内在意識可能會幹預,做出修改,一而再,再而三,最後寫出的東西可能早就偏離我們的初始意思了。

最開始培養習慣的原則是:輕量級,可執行,有獎勵,可休息。

再加上一個長時間段的刻意練習,習慣養成,我們便會去主動閱讀。

三、主動學習、效果更佳

我讀大學時,有一次朋友和我聊天,他說他特别想讀書,但是讀完書很快就忘了,感覺沒什麼意義。其實每個人讀完書都會忘,不可能完完全全記住書中的全部内容,當然也不需要這樣去做。讀書不是背書,盡信書,不如無書。

那麼面對好書,有沒有一些好的方法,可以讓知識留存的時間更長,或者更好地為我們所用呢?經過我多年的閱讀,我發現具體的方法其實有很多,但首先最重要的,是一個原則問題:主動學習的效果,要比被動學習好很多。

什麼是主動學習呢?

比如說,某一本書,是你自己主動想讀的,而不是别人逼着你讀的;

你讀的時候覺得内容很好,你的想法很多,然後将想法都記錄了下來,邊讀邊做筆記;

身邊有朋友時,你還會講這本書裡的内容講給朋友,或者介紹這本書;

讀完書,你查閱了很多相關資料,然後寫了一篇長長的書評;

最後還覺得不過瘾,又重新讀了幾遍,每一遍都收獲了不一樣的感悟。

為什麼現在的學生都要讀書(從小閱讀的我們)4

如果還是不明白,你再看上面這張圖就懂了。

主動學習,說白了就是你參與的越多,付出越多,花的心思越多,最後你就能收獲越多。

那麼主動學習的具體方法有哪些呢,我給大家簡單講幾個。

1.做讀書筆記

這是最基本和最常用的主動學習方式。注意是邊看邊思考,不能看完了再寫,這樣意義就不大了。同時,在寫思考的時候,盡量寫你直接想到的感悟,價值非凡。剛開始不需要寫很多,可能一個詞,或者一句話,先培養習慣。

另外,還可以用熒光筆或者碳素筆标出你喜歡的内容,在旁邊批注。

以我個人為例,我現在一般看的都是紙質書,看到特别精彩的句子,我就會用黃色的熒光筆畫出來,用黑色或藍色的筆寫一些自己的觀點,也會用紅色的筆去标注我認為特别重點的部分。有時候,還會在上面貼一些便簽,補充其他的思考。

為什麼現在的學生都要讀書(從小閱讀的我們)5

好的内容,都值得我們去記錄,保存,之後再回看,品讀的時候,也會有許多新的感受。

做讀書筆記可以在本子上,或直接在書上标注,也可以在各種軟件比如,石墨文檔,印象筆記,有道雲筆記等上面建立讀書筆記的文件夾。

但要注意一點,摘抄完之後要記得常看,多思考,不然很快又會忘了。而且讀書筆記也不僅僅是簡單摘抄書本内容,盡量在筆記中加入個人的思考,或做一個思維導圖,理順一下框架,方便記憶重要内容。

2.主動輸出

有的人讀書,隻追求數量,為了看而看,讀了很多書,但卻沒有怎麼思考,輸出過東西。

這裡也有一個誤區,比如,有的人會把他寫過的讀後感,或者書評拿給我看,然後我看完會想說,你寫得很好,很紮實,但為什麼和原書内容一樣呢?其實,他所謂的輸出,隻不過是把原書中重點内容,包括目錄,都摘抄和總結了出來。

這就像大家現在聽我的寫作課,如果說課後作業是讓你去寫一些聽課後的感悟、收獲,可能會有同學直接把我課程裡講的内容照搬過來。其實,完全沒有必要這樣,因為我們每節課下面都附帶的有文字稿,你不用去抄,沒意思,又浪費時間。因為我想看到的,是大家自己内化後輸出的獨立思考。

輸出,是一種書面化的思考方式。有時候,你覺得這個問題,我想得差不多,邏輯也很簡單,但真的開始去寫,你不一定能寫出來。或者,你覺得想東西太少,思考太淺,但是你一寫發現,原來自己還能寫這麼多,這就是輸出的魔力。

輸出的方式也有很多種,比如随手編輯,發朋友圈,微博,社群,把有價值的東西分享給你的同學、朋友和親戚等。還有把書中的一部分,作為文章當中的一個小部分,和自己的思考結合起來。也可以圍繞這本書去輸出内容,寫一篇讀後感,書評。大家可以圍繞一個點來寫,從最觸動你的地方去入手。

所以,今後大家去打卡,比如讀書方面,或者自己的思考感悟等等,都可以向群裡分享,另外再附加上一句推薦語,例如“今天我想到了這點……”

3.主動分享

主動分享就是你要講給别人聽,因為人都是好為人師的,而且教是最好的學。

拿我自己來說,我很熱愛讀書,也讀過上千本書,有了一定的讀書經驗和積累,所以開設的有讀書專欄課,把自己所學到的一些知識講給别人聽。而我在教别人的時候,其實自己也在不斷思考,學習。

想讓别人聽清楚,弄明白,自己就得先學好,然後整理好思路和内容講給别人聽。因為要講給别人聽,那就得逼自己講到最好,不然會砸個人的牌子。

我平時學到一些好東西時,我就會直接跟身邊的小夥伴,或者我對象去分享。講出來了,我自己也消化了知識,滿足了我個人的表達欲。更重要的是,也向他人傳遞了價值。

另外,我在荔枝微課上創立的有一個懷左成長課堂的直播間,會不定期邀請一些嘉賓來做免費的直播分享。而每位嘉賓的分享,基本上都會圍繞一個主題,解決聽衆們的某方面問題。同時,分享的人也更完善了自己的知識體系。這就是主動分享的力量。

4.主動實踐

今年一月份的時候,我做了一次共讀活動,選的書籍是《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這本書裡講到了積極主動的習慣。

積極主動,這個習慣非常好,就是有好的機會,大家都要積極去争取,牢牢把握住。我們學習任何東西,如果你隻是學,而沒有去實踐,沒有用出來,那就沒有太大的價值。

比如,你讀了一本有關演講的書,從中學到了許多演說力的方法,這是第一步,屬于被動吸收知識,但如果你學完就立馬在社群裡給大家做一次語音分享,并結合書中講到的技巧,不斷揣摩和訓練自己的表達力,那你的學習效果一定會翻倍。

主動做事,會把握很多機會,如果能把學到的東西再試着用出來,你會消化得更快,理解也更深入。

【小結】

以上是我的一些小分享,如果你想讀書,卻一直不知道該如何開始,不如先放松自己,别加太多負擔,找一本喜歡的書,開始讀就好了。先不用求太多方法,将手機放一邊,安安靜靜用心讀,就是最好的方法。

之後慢慢培養好的讀書習慣,任何一個習慣的養成都不容易,所以我建議你剛開始的時候盡量少讀一些,定時定量,堅持一段時間後,自然就成習慣了。

讀書成習慣後,再開始講一些主動學習的方法,永遠記得,我們讀書是為了提升思維、擴充知識、豐富眼界的,不隻是為了讀而讀。方法有很多,但自己一定要主動,多付出,便能多收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