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人數比較多,有自己的文化特點,也有自己的語言,但是中國也有一些未識别民族,可能人數沒有那麼多,但是文化傳統還是有的,形成了獨具匠心文化底蘊。本期的未識别民族帶你去了解托茂人,了解祁連山下的托茂文化。
還想要了解》》西雙版納克木人是什麼人
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大山深處,生活着一些頭戴回族白頂帽,腳蹬蒙古族長靴,口說蒙古語、藏語和隻有他們自己才能聽懂的“方言”,信仰伊斯蘭教。自稱“托茂”、“托茂家”,“托茂”是藏語“托日木”的轉音,意為流散人員。由于托茂人生活在莽原腹地,依靠内部通婚繁衍生息,罕與外界來往,所以充滿了神秘色彩。
說起托茂人,不能不提到馬生林(青海省祁連縣人,現任職青海省社科院經濟學研究員),他首次以研究者的身份,舉數年之力多次田野調查,終以論文的形式在國家核心期刊上正式宣布了托茂人的存在,也由此展開了他們鮮為人知的生活畫卷,和撲朔迷離的身世之謎。文章發表後,在學術界産生較大反響,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衆說紛纭的托茂之意
青海其他民族對這個神秘群落的稱呼有:“托茂人”、“托茂家”、“托茂公家”,或以“茂”與“毛”同音而稱為“托毛人”、“托毛人家”,他們亦自稱“托茂”、“托茂家”。至于“托茂”之意,曆來衆說紛纭,莫衷一是。
自稱說:“托茂”是族稱,“茂”指品德高尚、才華出衆之人,所以有“托茂才子”之說,是英勇無比的意思。
譯音說:“托茂”是藏語“托日木”的轉音,意為流散人員;又說是藏語“脫思麻”的另一譯法。
地名說:“托茂”是地名。由于青海蒙古族29旗—般都有俗稱。所以,“托茂公”以此蒙旗所在地而得名。
部落說:“托茂”是部落之名,故據所在部落“托茂公”而稱其為“托茂人”。
托茂人的四種源流說
清帝命名說 宋寶慶二年(1226年),成吉思汗西征獲勝,統轄新疆、中亞細亞等地時,由于當地人多信仰伊斯蘭教,部分蒙古軍受到影響,由信喇嘛教改信了伊斯蘭教,并學習阿拉伯文字。成吉思汗揮師東進,占據青海西甯及環湖地區後,這部分人定居在今海晏縣托勒、水峽和青海湟中縣上五莊一帶。清帝冊封爵位時,以所在托茂公将他們稱為托茂人。
中亞細亞人、波斯人、色目人與蒙古族通婚說
蒙古軍西征時先後攻取了蔥嶺以西、黑河以東廣大地區。那裡的許多中亞細亞人、波斯人及其他色目人随蒙古軍遷徙東來。他們當中,有軍士、工匠、商人和傳教士,由于當時條件所限,這些人皆未攜帶家眷,這就使他們勢必與蒙古族通婚。
這樣,他們既保留了原來的習俗和對伊斯蘭教的虔誠信仰,同時也吸收了蒙古族的一些風俗習慣,經逐漸發展形成了信仰伊斯蘭教的蒙古族托茂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