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的發展史是中華文明史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中陶瓷的發明和發展更具有獨特的意義,中國曆史上各朝各代有着不同藝術風格和不同技術特點。本期的陶瓷文化就于大家聊聊這陶瓷文化的發展和傳承。
六朝時期(公元220年──581年),迅速興起的佛教藝術對陶瓷也産生了相應的影響,在此季作品造型上留有明顯痕迹。公元581年隋朝奪取了權力,結束了長期的南北分裂局面,但它隻統治到公元618年就被唐所取代。隋朝瓷器也開始興起于市。
唐代(公元618年至公元970年)被認為是中國藝術史上的一個偉大時期。陶瓷工藝技術改進巨大,許多精細瓷器品種大量出現,即用當今的鑒測标準來衡量,它們也算得上是真正的優質瓷器。唐末大亂,英雄竟起,接踵而來的是一個朝代争奪局面,即五代,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公元960年。連年戰亂中卻出現了一個陶瓷新品種──柴窯瓷(蕭窯),質地之優被廣為傳頌,但傳世者極為罕見。
陶瓷業至宋代(公元960──1279年)得到了蓬勃發展,并開始對歐洲及南洋諸國大量輸出。以鈞、汝、官、哥(官窯)、定(民窯)為代表的衆多有各自特色的名窯在全國各地興起,産品在色品種日趨豐富。
公元1280年,元朝建立,樞府窯出現,景德鎮開始成為中國陶瓷産業中心,其名聲遠揚世界各地。景德鎮生産的白瓷與釉下藍色紋飾形成鮮明對比,青花瓷自此起興文化在以後的各個曆史時期也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
明朝統治從1368年開始,直到1644年。這一時期,景德鎮的陶瓷制造業在世界上是最好的,在工藝技術和藝術水平上獨占突出地位,尤其是青花瓷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此外,福建的德化窯、浙江的龍泉窯、河北的磁州窯也都以各自風格迥異的優質陶瓷蜚聲于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