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黃梅戲唱腔特點有什麼,獨特的黃梅戲唱腔

黃梅戲唱腔特點有什麼,獨特的黃梅戲唱腔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9-02 21:17:55

  我們都知道在黃梅戲文化中黃梅戲最早稱作“采茶戲”或“黃梅調”那麼既然是調那就肯定有他獨具特色的唱腔,我們知道黃梅戲它一個比較特色是花腔,那麼有同學這都花腔是什麼意思嗎?所表演的特色又是什麼呢?小面就和小編來了解一下過關于黃梅戲它那獨特的唱腔吧。

  約從清乾隆未期到辛亥革命前後為黃梅戲發展的早期。黃梅戲原名“黃梅調”或“采茶戲”,是十八世紀後期在皖、鄂、贛三省毗鄰地區形成的一種民間小戲。其中一支逐漸東移到安徽省懷甯縣為中心的安慶地區,,被稱為“懷腔”或“懷調”。這就是今日黃梅戲的前身。黃梅戲從起源到發展經曆了獨角戲、三小戲、三打七唱、管弦樂伴奏4個曆史階段。

  前3個階段均在湖北黃梅完成,為黃梅戲大劇種的最後形成提供了充分的先決條件。從清康熙、乾隆到光緒年間,是“三打七唱”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曆史階段。這個階段全面實踐了傳統劇目、唱腔、表演藝術積累和劇種的廣泛傳播,期間傳統劇目非常豐富,藝人能演出的本戲、小戲有200多本,俗稱“大本三十六、小曲七十二”。那麼我們來了解看看他都有什麼唱腔呢。

  花腔的藝術特點:

  花腔的藝術特點體現在調式色彩的明朗化、表情達意的質樸化、節奏律動的舞蹈化、旋律線條的口語化、唱詞結構的襯字(詞)化等方面。

  花腔是一個調式豐富的腔系。有典型的五聲宮、商、角、徵、羽調式,還有運用偏音的五聲性的六聲調式等。花腔不同的調式色彩并不導緻表情上的巨大反差。無論是大調性質的宮、徵調式,還是屬于小調性質的羽、角、商調式,既不用于表現昂揚豪邁之剛烈。

  也洋用于表現悲戚愁苦之柔弱,在節奏律動的驅使下,在旋律線條的跌宕起伏中,它們充滿着歡愉之情,諧谑之趣,似乎一切都很透明,一切都很樂觀,紛繁的調式隻不過是增添色彩而已。花腔這種求輕盈不求沉重,尚樂天而不淪于穩如泰山唐的表情傾向,成為黃梅戲的音樂乃至整個黃梅戲藝術不得不留意的基本品質。

  表情達意的質樸化也是花腔的一個特點,從唱詞看,狀物言情都以快人快語、诙諧逗趣見長。如《逃水荒》中“小小竹竿三尺長,安幾個銅錢響丁當,名字叫“蓮廂”和《夫妻觀燈》中“長子來看燈,他擠得頭一伸。矮子來看燈,他擠在人網裡蹲。胖子來看燈,他擠得汗淋淋。瘦子來看燈,他擠成一把筋”都是例證。從音樂看,簡潔的樂彙、自然的語勢、密集型的字位安排、結合成朗朗上口的旋律,既樸素又大方。

  花腔的節奏具有民間舞蹈的律動。它用鑼鼓伴奏,流暢的“長槌”,梧合人物上場下場,“花腔二槌”、“花腔四槌”、“花腔六槌”緊貼着唱腔的各個部位,或作入頭,或作過門,令表演者和觀衆都有按捺不住的動感。

  花腔的旋律線條非常口語化。它不僅符合當地方言的調值,還将人們說話時的鑼輯重音以及有意強調某一字的語勢都表達出來。花腔的百餘首曲調,來自很多地方,如“蓮花”、“鳳陽歌”來自北方,“鮮花調”來自江南,這些曲調在流變的過程中,語言因素帶來的變異是十分明顯的,因此,花腔旋律的口語化,是統一花腔的風格的重要環節。

  花腔在唱詞中常大幅度采用襯字襯詞,有些曲調甚至有“本末倒置”的現象,如“汲水調”,表意性的詞隻有“走出門來擡頭看,三條大路走中間,奴家的小情歌”20個字,而加進襯詞就成了“走出門來咦麼郎當,擡頭看呀麼郎當,三條大路嗨嗨咦兒嗬嗨嗨呀兒嗬走中間,咦麼郎當,郎得兒郎當,郎得兒郎當,唆兒嘞,唆兒嘞,嗨嗨咦嗨荷,唆兒嘞,奴家的小情哥。”

  需要說明的是,很多花腔的襯詞都是曲調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擴大了曲式結構,使短小的兩句頭、三句頭小曲豐富起來。襯字的非表意性,為演唱者留出空白,可以任意點染自己所認可的情緒。當然過多的襯字襯詞使本來易懂的詞意變得難以捕捉,這是不必諱言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