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少數民族人口是我國其它各省市少數民族最多的,共有26個少數民族在雲南省居住。雲南少數民族人口中,最多的是彜族,最少的是獨龍族。那麼,你知道在雲南的少數民族當中,有幾個民族的人口是過百萬的嗎?彜族看來是必占一方了,那就看看你能不能猜對其它幾個。
六個過百萬的雲南少數民族:彜族471萬;白族151萬;哈尼族142萬;傣族114萬;壯族114萬;苗族104萬;
彜族
彜族主要分布在雲南、四川、貴州、廣西等省區,現有人口657萬多,其中雲南最多,有405萬多人。彜族是雲南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占全國彜族人口的60%左右。雲南絕大部分縣市都有彜族分布,而以楚雄彜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的哀牢山區、烏蒙山區和滇西北大涼山一帶比較集中。彜族曆史悠久,有自已的語言文字,民間文化藝術豐富多采。其《太陽曆》和《十二獸曆法》有其獨特之處。自稱他稱有多種,主要的有撒尼撥、阿細撥等。
彜族少女在15歲前,穿的是紅白兩色的童裙,梳的是獨辮,一滿15歲,有的地方就要舉行一種叫“沙拉洛”的儀式,意即“換裙子,梳雙辮,扯耳線”,标志着該少女已經長大成人。15歲以後,就要穿拖地長裙,将單辮梳成雙辮,戴上繡滿彩花的頭帕,還要将童年時期穿耳的舊線扯下,換上銀光閃閃的耳墜。“沙拉洛”儀式标志着少女的黃金時代開始了。在雲南永仁等地的彜族,還舉行一年一度的賽裝節。屆時,從六七歲的小女孩到七、八十歲的老太太,紛紛穿上自己最心愛,最漂亮的繡花衣裳,成群結隊趕來,參加隆重快樂的賽裝節,顯示自己精巧的手藝和才智,學習别人的經驗。她們互相欣賞交流,比賽誰的服裝最美,誰的手藝最高。她們還在一起唱歌跳舞,興盡方散。
白族
白族共有160萬人,其中雲南有134萬人,80%以上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散居昆明、元江、麗江、蘭坪等地。白族自稱白子、白尼、白夥、白人。白族的曆史悠久,經濟文化發達,公元前二世紀就與中原漢族有較為密切的經濟文化聯系,受其影響較深,現在習俗部分與漢族相同。白族使用漢字書寫,有自己的語言,文字藝術豐富多采。如優美動人的民間傳說《望夫雲》、《蛇骨塔》等。音樂舞蹈有“大本曲”、“白族調”、“霸王鞭”等。白族的文化水準較高,各種人才輩出。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雕龍畫鳳,堅固結實,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遠近聞名。
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大理地區的男子多穿白色對襟衣,外套黑領褂,海東地區男子則外套皮領褂,或皮質、綢緞領褂,俗稱“三滴小”,腰系皮帶或繡花兜肚,下着藍色或黑色長褲。女子服飾則各地不一,大理地區多穿白上衣,紅坎肩,或是淺色上衣,外套黑絲絨領褂,腰系繡花短圍腰,下着藍色寬褲,足穿繡花“白節鞋”。未婚婦女梳獨辮子于頭頂,并以鮮豔的紅頭繩繞在白色的頭巾上,紅白相襯,相得益彰。已婚婦女改為挽髻。白族婦女有佩帶耳環、手镯的習俗。居住在大理洱源縣的白族婦女喜歡的一種頭飾叫“登機”,它是姑娘心靈手巧的标志。每個姑娘都要親手精心縫制一頂“登機”,戴在頭上去探親訪友,趕集幽會。
哈尼族
哈尼族共有125萬多人,其中雲南有124.8萬多人。哈尼族是雲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在紅河和瀾滄江的中間地帶的哀牢山區。其族源和隋唐時期的“和蠻”有關系,有“哈尼”、“和尼”、“布都”、“碧約”、“卡多”、“雅尼”等自稱。他稱有20多種,建國後統稱為哈尼族。哈尼族的曆史悠久,早期與彜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人。隋唐時代,哈尼族與彜族的先民又同被稱為“烏蠻”。哈尼族有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至今仍在村村寨寨蔚然成風。
哈尼族的服飾多為黑色、藍色鑲彩色花邊。男子多穿對襟上衣和長褲,以黑布或白布包頭,老人喜戴帽。女青年愛用銀鍊、銀币、銀泡為胸飾。哈尼族民間口頭文學豐富多彩,但由于有語言無文字,有的已失傳。哈尼族喜愛音樂,男女老少能歌善舞,平時都喜歡随身攜帶樂器。在盛大的傳統節日裡,哈尼族男女唱歌跳舞、打摔跤、磨秋、射弩,熱鬧異常。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把宴席擺到街心,飯桌相連成長龍,進行長街宴,同喝“街心酒”,共慶新春佳節。表現了哈尼族相親相愛,團結互助的精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