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心經》,講的是心物辯證法。則色是物質範疇,而空是空性,屬于心法,精神範疇。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即是心不離物,物不離心,心物是統一的整體。
《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經典,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現以唐代玄奘譯本為最流行。
佛說《心經》的緣起,是在靈鹫山中部,為諸菩薩聲聞弟子所圍繞,當時觀自在菩薩正在觀修般若波羅密多、專注思惟觀修而照見五蘊皆自性空。心經主要内涵是舍利子與觀自在菩薩有關空性的問答。佛出定後,認可菩薩所說,歡喜贊歎。
心經内涵可分兩種,顯義與隐義。顯義為觀空正見,為龍樹菩薩的《中論》所闡釋。隐義則為現觀道次第,間接顯示空性所依的有法,為彌勒菩薩所造的《現觀莊嚴論》所诠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