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需求分析的核心技巧

需求分析的核心技巧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3 15:42:42

加入人人都是産品經理【起點學院】産品經理實戰訓練營,BAT産品總監手把手帶你學産品

需求分析的核心技巧(三步輕松做出靠譜需求分析)1

認清現象和原因的不同。從證實假設到導出結論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弄清楚發生問題的原因是什麼,但是大多數經營者和企業經理人隻看到問題的現象,卻看不到産生問題的原因。現象終究隻是現象,不是原因,但是大多數人卻不了解這種理所當然之事。不找出真正的原因,就别期望解決問題。因此,最重要的是思考在各種現象之中,如何找出真正的原因,決不能在列舉了各種現象之後就停止思考。

實踐案例

最近有這樣一個需求。某産品負責人向我們提出:目前他每天需要關注産品線的一些銷售數據。該産品線産品分類如右圖所示。

需求分析的核心技巧(三步輕松做出靠譜需求分析)2

目前每天我需要關注的數據如下,希望能整合查看。

  • 每天/月産品A的銷量
  • 每天/月産品B的銷售
  • 各個年限的銷量
  • 各個級别的銷量
  • 打折、禮品、各種促銷活動占比
  • 新購、續費、升級各種占比

在之後又有補充:

  • 用戶類别的數量(個人?企業?)
  • 每個小時,各類用戶的購買數量
  • 用戶注冊時間(N天前)

第一步:梳理現象——盡可能多地搜集現象,并進行梳理

就像破案一樣,為了找出最後的真相,需要先盡可能多地搜集線索。這些線索就對應着現象,真相就是原因。在搜集到線索後,需要進行初步的梳理,以備之後的深入分析。從原始需求可以看出,在這個負責人關注的這些數據中,首先最重要的是關注銷量,然後對銷量進行更細緯度的查看。關注的數據可分類為以下3種類型:時間、購買産品類型、用戶類型,具體數據分類如下表所示。

第二步:多問為什麼——從現象追溯到原因,直指需求的根源

到了第二步,我們已經有了很多線索,并進行了初步的梳理,但這些線索都還隻是現象,停留在表明,在這個階段,我們的任務就是從現象追溯到原因,去找尋需求到根源。如何找原因呢?在現象的基礎上多問幾個為什麼,再去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

  1. 産品負責人為什麼需要看銷售數據?
  2. 為什麼要關注每時、每天、每月的銷量?
  3. 為什麼關注不同年限、各級别、各促銷方案的占比?
  4. 為什麼關注用戶類型?

對應答案為:

  1. 産品負責人對産品負責,而産品的銷量是KPI考核中的重要部分。
  2. 首先是總結銷量,看是否完成任務;其次是關注銷量的變動,每次變動是否有對應的原因,所做的活動有沒有效果等;再次看用戶購買行為産生的時間有沒有規律。
  3. 看現在銷量最多的産品是什麼,什麼級别與促銷方案對我們的用戶更有吸引力。
  4. 看用戶類型的占比,以及用戶的偏好性,以便針對不同的用戶制定有針對性的營銷計劃。

找出答案後,再一次對答案進行梳理,可以看出需求主要分為以下兩方面:

1)對銷售數據的總結。

關注銷量的變動,每次銷量變動是否有對應原因,所做的活動有沒有效果。

2)對未來進行的營銷方案提供數據支撐。

細分用戶,關注細分用戶群對哪些産品更有興趣,更喜歡什麼樣的促銷方案。

第三步:從原因再次出發——真正做出靠譜的需求分析

分析到這裡,對于需求的來龍去脈都有了清晰的了解。針對本案例,最後給出的功能列表包括:

1)可按小時/日/月查看銷量,從關注數據的變動來考慮,則數據的展示方式不直接用表格,而選用折線圖。

2)需要滿足對數據更細緯度的交叉查詢。

綜合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隻是直接的數據展示是不能滿足需求的,而需要對數據進行交叉查詢,例如可以查詢到:

在産品A-級别1的銷量中,各種年限的占比分别是多少,而每種年限中各種用戶類型的占比是多少。

在産品A的銷量中,哪種用戶最多,而每種用戶類型更偏好什麼産品的什麼級别、什麼年限。

3)具體化不确切選項。

在前面所要展示的數據中,有兩個數據是無法确切定義的,即銷量與用戶注冊時間(N天前)。

銷量:怎麼定義銷量,銷量是總銷售額,還是總成交用戶數,還是訂單數?一般KPI會以直接的數據來衡量,所以确定為總銷售額。後考慮除了總銷售額,還應關注成交用戶數來确定人均消費,因此把成交用戶數也納入數據項。

用戶注冊時間(N天前):N怎麼定義,根據用戶可能消費的節點,定義為6個時間段:1周(1~7天)、1月(8~30天)、3個月(31~90天)、6個月(91~180天)、1年(181~360天)、一年以上。

4)擴展的需求

負責人想要知道用戶類型及偏好,同時公司還有其他産品,那麼可以獲取到哪些産品擁有多少比例的共同用戶,從而使用戶角色擁有更豐滿的數據,為多條産品線一起營銷提供可能性,更可能有在将來挖掘出新的産品機會。

總結分析

在這個案例中,最重要的就是認清現象和原因的不同,不要隻看表面上提出的需求,而是要深入分析,這個需求提出的原因是什麼,再從原因出發,絕不能在列舉了各種現象之後就停止思考。

這更讓我想起一個知名的讨論,讨論的主題是“産品需要創造需求還是迎合需求?在汽車出現之前,如果你問用戶需要什麼,他會回答需要一匹更快的馬。”現在再來看這個主題,用戶回答需要一匹更快的馬,隻是現象,而根本的原因是對速度的要求。柯南說:真相隻有一個!

做産品也是如此,在解決問題時,要注意分析這是現象還是原因,不要淺嘗辄止,要深挖,努力發現事實的真相,問題的本質,做出靠譜的需求分析。

#作者信息#

李美霖,上海貝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産品經理,擅長需求分析、交互設計與理性設計,有較強的市場敏感度,并能從時長和競品中提煉出産品的特質,為設計和落實提供依據。

喜歡思考,邏輯缜密地思考産品的方向與價值,是個務實主義者;喜歡想象,關注各種藝術表現,從中發現産品的美和内涵;喜歡包容,喜歡讓自己的産品能具有包容性,均衡技術與藝術的結合。

本文選自《産品經理:48位一線互聯網産品經理的智慧與實戰》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