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我國少數民族之一,也是一個跨境民族,因此生産生活也有所不同。以布朗族的建築來說,其幹欄式建築有着很大的民族特點。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布朗族文化中裡了解關于布朗族的民族有什麼樣的特點吧。
幹欄式建築:
俗稱竹樓,有上下二層,樓上住人,樓下關牛馬豬雞,安置舂碓,還可以堆放幹柴及其他雜物,不砌圍牆,四周有栅欄,設進出口。竹樓屋頂為歇山式,分為四面,脊短坡陡,下有披屋面,呈項用草排或瓦片覆蓋。樓室門口一方安置木梯一架,一側設有陽台。
屋頂是用幹草或竹枝架成,單調卻不失樸素的風采。房子雖小巧,但容納性還是不能忽視的。
布朗族的居住形式因地制宜,主要分地居式和竹樓兩種。大多居住在亞熱帶山區,雨量充沛,濕度較大,加之受傣族影響較深,所以,住房多為幹欄式建築即高腳屋。房屋為木結構,屋頂覆以草排。
布依族民居多為幹欄式樓房或半邊樓(前半部正面看是樓,後半部背面看是平方)式的石闆房。貴州的鎮甯、安順等布依族地區盛産優質石料,當地布依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石料修造出一幢幢頗具民族特色的石闆房。
石闆房以石條或石塊砌牆,牆可壘至5至6米高;以石闆蓋頂,風雨不透。總之,除檩條、椽子是木料外,其餘全是石料,甚至家用的桌、凳、竈、缽都是石頭鑿的。一切都樸實無華,固若金湯。這種房屋冬暖夏涼,防潮放火,隻是采光較差。
如今,富裕起來的布朗人已經改變了原來居住方式。家裡人住樓上,待客在樓下。而牲畜棚早已經遠離人住的房屋。
布朗族“賀新房”:
“一家蓋新房,全寨來幫忙”,這是布朗族的一條古規。布朗族建蓋新房一般擇傣曆四五月建房。建房過程中要進行一系列的祭祀、占蔔活動。
新房子落成後,主人家要舉行賀新房儀式,請客吃飯,唱賀新房調;有的還要舉行栓線儀式,預祝新房的主人大吉大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