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娟是語句表演藝術家,擅長越劇青衣,是越劇四大花旦之一,創立了具有自己風格的“王派”唱腔。為越劇的唱腔發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本期的越劇文化帶你了解四大名旦之一——王文娟,及王文娟的唱段解析,一起來看看吧。
王文娟,女,1926年12月生于浙江嵊縣黃澤鎮坑邊村。越劇花旦,越劇一級演員。戲劇表演藝術家,擅長越劇青衣。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唱腔平易質樸,流暢自然。表演上以善于描摹人物神态、傳達内心感情着稱。戲路寬廣,創造了各種不同的舞台形象。其代表作《孟麗君》、《紅樓夢》、《追魚》、《春香傳》;樹立了孟麗君、林黛玉、鯉魚精、春香等經典光彩的藝術形象。
藝術特色
王文娟的唱腔平易樸實,自然流暢,韻味濃郁。中低音區音色渾厚柔美,在唱段的重點唱句中,則運用高音胡仕清以突出唱段的高潮,從而形成強烈的色彩對比。演唱時她以真聲為主,吐字雅中顯濃豔。她善清晰,不追求花哨,在樸實中見華彩,于淡中把不同曲調、多種闆式組織為成套唱腔,細緻而有層次地揭示人物内在感情的細微變化。
《紅樓夢·焚稿》中的“一彎冷月照詩魂”也是集中體現王派特色的典型唱段。這段[弦下腔]随着人物感情的變化轉折,運用旋律高低起伏、節奏頓挫,賦予人物鮮明的音樂形象。至“如今是知音已絕”的“絕”字,音調嘎然刹住,人物情緒猛然轉折,從接着的“詩稿怎存”轉入“正調流水”,由于吸收了紹劇高亢奔放的音調輪廓,鮮明的節奏,唱腔顯得悲怆、激憤。
王派唱腔很注重音調節奏與語勢感情的結合。如《追魚》中的“一路之上觀花燈”唱段,用“男調”,邊歌邊舞,描繪了大街小巷鑼鼓喧天、夫妻在燈海中行進的喜悅之情,節奏明快,音調跳躍。
《春香傳》的“愛歌”從“正調腔”的“散闆”、“中闆”轉到“尺調腔”的“中闆”,旋律舒展,唱句中多出用了拖腔,使相互愛慕的感情表達得更為濃郁;後面從“萬壽鐘”後面采用“清闆”,唱腔近似說白,“打一更當當叮,打二更叮叮咚”這樣的唱句平易自然,妙趣橫生。
的甩腔極具特色,句幅較長,委婉曲折,情深意長。《孟麗君·遊上林》是着名的王派唱段,風流皇帝察覺出孟麗君可能是女性,借邀她同遊上林步步進逼。女扮男裝的孟麗君則處處留神巧與周旋。
為掩飾女性身份,增強陽剛之氣,王文娟在唱腔中吸收了越劇着名老生吳小樓的某些旋律,唱法上也特别注重胸腔共鳴,噴口有力,吐字堅實,使音色變粗,音質變厚,這樣很符合具體情境和人物身份。孟麗君演唱時擅用尺寸緊湊、幹淨利落的“快闆”表現激昂的情緒。
在表演上以善于描摹人物神态、傳達内心感情着稱。王文娟素有“性格演員”之稱,其唱腔也情真意切,運腔平緩委婉而且深藏着一種内在的力量。戲路寬廣,創造了各種不同的舞台形象。
王派是王文娟創立的越劇旦角流派。王文娟的唱腔,早年曾受支蘭芳、小白玉梅、王杏花的影響,後在長期藝術實踐中,博采衆長,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唱腔風格,被公認為“王派”。
王文娟——代表作品
王文娟戲路寬廣,創造了各種不同的舞台形象。其中以演《春香傳》扮春香(成名作)、《追魚》中的鯉魚精、《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則天皇帝》中的武則天、《三看禦妹》;現代劇《忠魂曲》中飾演楊開慧、《西園記》中飾演王玉貞、《孟麗君》中孟麗君等劇着稱。都以演技精湛、個性突出、形象鮮明,在觀衆中留下了鮮明的印象,有“王派”之稱,被行内名家贊為善于塑造人物的性格演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