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會經常用“睚眦必報”來形容那些心胸狹隘的人看到别人瞪一下眼也要報複。小編想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也不可無啊!如果對這個成語的由來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往下看看它的典故,漲漲姿勢嘛!一起來看看這個民間故事吧!
戰國時期,魏國有一個中大夫,名叫範雎,因事在國内不能立足,被逐出國境,範雎很有口才,他被逐出魏國之後,仍運用能言善辯的天才,跑到秦國去,向秦昭王遊說。
範雎恐怕讓人知道他是被魏國逐出,所以改名換姓,自稱是張祿,向秦昭王建議遠交近攻的政策,秦昭王認為範雎的政策很妥善,于是把範雎留在秦國拜為上卿。
後來,範雎能夠時常接近秦王,而且所建議的政策,秦王都認為可行,在實施之後又得到良好的效果,于是就封範雎為秦國的丞相。
範雎因為在秦國得意,便成為有财有勢的大人物,認為也應該清算舊賬;凡從前對他有恩惠的人,雖然所施的恩惠,隻是給他吃一頓飯,範雎也重重酬謝,對于從前對他有嫌怨的人,雖然嫌怨的程度,隻是張目忤視一下,他也不放過,便要實行報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