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春望杜甫是寫唐代的哪個曆史事件

春望杜甫是寫唐代的哪個曆史事件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2 20:32:46

李士金古代文學課堂教學改革生态述論[1]

——将《春望》與杜甫同一時期所寫的《春日》作對比

楊丹丹 李士金 宋似柔 王蘭

學術批評引入課堂:以批評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為例

袁編認為“《詩經》中的情詩,廣泛反映了那個時代男女愛情生活的幸福歡樂和挫折痛苦,充滿坦誠、真摯的情感”,那麼,《詩經》中的情詩真的都“充滿坦誠、真摯的情感”嗎?袁編喜歡籠統地下結論,往往與實際情況不合。個體生命感情複雜多變,《詩經》中的所謂情詩真實反映了人類社會某些時代的感情生活,不可能都“充滿坦誠、真摯”,隻要閱讀具體文本便一目了然也。袁編對于《關雎》的分析離開具體文本亂說一氣,認為《關雎》中的“愛慕發展為兩情相悅,便有了幽期密約”!似乎《關雎》中表達的君子淑女愛慕之情乃是《邶風·靜女》描寫男女幽會的前奏,真是豈有此理!《周南·關雎》明明寫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袁編偏偏要說“表現了一個貴族青年對淑女的追求”,殊不知“貴族青年”未必是“君子”,此君子“求之不得”明明隻是“輾轉反側”,袁編偏偏要說此君子“心情”“痛苦”。“琴瑟友之”、“鐘鼓樂之”,亦非想象,君子淑女,相知相悅,乃是性情之正。袁編先雲“這種表現男女相互愛慕的詩,《詩經》中還有不少”,然後接着卻說“這種愛慕發展為兩情相悅,便有了幽期密約”[2],文理錯亂,毫無邏輯性可言!試問“男女相互愛慕”與男女“兩情相悅”有何差異?雲“男女相互愛慕”“發展為”男女“兩情相悅”,有此理乎!

春望杜甫是寫唐代的哪個曆史事件(将春望與杜甫同一時期所寫的春日作對比)1

将《春望》與杜甫同一時期所寫的《春日》作了對比

這學期由李士金老師教我們古代文學,上課擺脫了傳統的課堂模式,不是應試教育的老師主講形式,而是以學生為主,引導學生掌握課堂,做課堂的主人。而學校也提供給我們優秀的教材:由朱東潤所主編的《中國曆代文學作品選。一個好的老師加上一本優秀的教材等于促進學生文化素養發展。在第一節課上,李老師說:我們可以将古代文學定義為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生動形象的反映。對于古代文學,我們須以正确的态度來面對它,在名著的海洋中遨遊。隻要用心,你會發現它不僅不枯燥,而且會令你身臨其境,對人生大徹大悟。老師先分配了每一位同學上台講課的内容,再對我們提出了詳細要求:詳讀作品,了解透徹,制作上台所需ppt,課件字體要大,突出重點,講課時聲音要洪亮。仔細領悟了老師的要求後,再認真實施。首先,我分配到的任務是杜甫的《春望》,這首詩以前學過,所以對準備講論來說還是很有優勢的。對于一篇文學作品的解讀,不能僅僅隻是停留在表面意思,更要體悟出其深層含義,感受作者思想感情,有自己對作品的獨特見解。第一步工作是先了解作者以及作品寫作背景;第二步是熟讀作品,了解作品大意;第三步是領會作者感情,啟發自我。在第一步工作期間,在圖書館以及網上查閱了大量有關杜甫的生平簡介,深入了解在寫這部作品時作者經曆了什麼;在第二步工作期間,逐字逐句分析作品中的意象,結合以前所學,透徹了解文章大意;第三步工作是基于前兩項工作基礎上進行的,體會作者所抒發的思想感情并且能對作品有自己的見解。我将《春望》與杜甫同一時期所寫的《春日》作了對比,《春望》這首詩的風格是凄涼哀傷的,而《春日》則恰恰相反,表現作者對景色的喜愛之情,描繪的是一幅春意盎然的春景圖。這不禁引起同學的思考:為何在同一時間,看到相同的景物,但作者所抒發的情感卻不一樣呢?這與作者寫詩時的心境是有很大關系的,因此這給我們一定的現代啟發:無論面對任何挫折,都要積極應對,心态決定成敗。就像每次的上台對于自己來說也是一個機會,一個挑戰膽怯自我、提升自己實力的機會。李士金老師給予我們每個人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我們也必須去抓住這次機會在衆人面前展示自己的風采。李士金老師會利用一節課的時間,給我們每個同學五分鐘去展示自己,另外一節課會讓同學發言,說說看自己都收獲了什麼,最好有自己的見解或者對演講者的觀點提出異議。老師也讓每一位同學有站起來發言的機會,大膽地去表達自我,不要害怕說錯,即使說錯那也沒有關系,這是開放的課堂,擺脫了傳統課堂模式,讓同學們感受到新穎又自由的課堂學習氛圍。(0113150050楊丹丹)

春望杜甫是寫唐代的哪個曆史事件(将春望與杜甫同一時期所寫的春日作對比)2

準備《讀曲歌》在國慶節期間還在爸媽面前試講了一遍

第一次看到李士金老師,便被他白白的長胡須吸引,因為這胡須會讓我覺得這一定是一位類似私塾先生一樣古闆的老師,于是我在剛開始上老師的課時,便顯得十分“謹慎”。記得在我并未準備好就上台發言時,表現得語塞讓我十分尴尬。尤其是老師叮囑我“講課千萬不能背書”更讓我羞愧,于是在下一次上台之前,我暗想下次一定得準備好,讓老師對我改觀。在準備《讀曲歌》時,我翻閱了圖書館相關書籍,做好了一些知識儲備,甚至在國慶節期間還在爸媽面前試講了一遍,盡管做了這麼多,卻因上一次的失敗讓我一直緊張不安,但我明白想要日後當一名老師,就必須多次上台演練。抱着忐忑的心情我完成了一次正式的上台演講,我驚喜的發現自己一點也不緊張,下台之後,李老師問我“是不是下了功夫”,那時我驚訝于老師可以看出我的用心,同時也十分感謝老師給我鍛煉的機會,可以讓我多次練習克服緊張,也可以讓我在準備内容時思考怎樣向同學們傳達更加精煉的内容。每一次上李士金老師的課我都能深切感受到老師特别希望我們可以成為一個真正有能力有理想的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每當同學們發言完,老師緊接着說“對啊...”這一聲“對”我能夠體會到老師對我們的鼓勵以及那一種對同學們敢于發言時的欣慰之情。經過多次的上課,我便也很輕松了,也變得像老師說的“在古代文學的名著中遊泳”那樣津津有味地聽同學們的演講,同時從同學的優異表現中省察自己的不足。總之,很幸運可以在李老師的帶領下學習,也很開心可以看到自己因為一次次的探究性的學習實踐而得到進步。以後我也會時刻告訴自己做一個有理想并持續刻苦努力的人!(0113150033 宋似柔) 我第一次課講的是幹寶《搜神記》中的一篇小說《李寄》,裡面講的是李寄殺蛇為民除害的故事。在講課的最後我總結的是李寄被聘為後是不完美的,作者有歧視貶低女性的意圖,但是李士金老師卻不贊同我的說法,認為被聘為後是她應得的,是她的智慧與才能換來了這一切。老師告訴我不能照抄照搬前人總結的,要有自己的思考,即使是被許多人所認定的,也不一定就是不能被質疑的。在考試的過程中我牢記老師的話語,有的題目隻是自己見解的抒發,複習資料的答案隻是參考,最重要的還是寫自己的見解和體會。(0113150038 王蘭)

春望杜甫是寫唐代的哪個曆史事件(将春望與杜甫同一時期所寫的春日作對比)3

結束語:擔負起傳承聖賢文化之神聖曆史使命

文學家傳承文化的複雜因素需要具體的分析和研究。《老殘遊記》描寫的這條船是中國的象征,中國正處在狂風巨浪之中,從他們三人的驚呼聲中完全可以看得出他們對民族命運的關心和憂懼。面對着時艱,他們三人對祖國充滿了愛的情意,他們商量的結果是乘一條快船,追上去送船主一個羅盤,他有了方向,便會走了。然後再把這有風浪與無風浪時駕駛不同之處告知船主,那船便可以登彼岸而不至于沉沒了。他們(老殘等)終于趕上了大船,把向盤、紀限儀等項送給了大船上的人。他們愛國心切,以為船上的人會理解的,但事實恰恰相反,“正在議論,那知那下等水手裡面忽然起了咆哮,說道:‘船主!船主!千萬不可為這人所惑!他們用的是外國向盤,一定是洋鬼子差遣來的漢奸……’”(第一回)愛國本是公民的天職,沒想到也如此之難,因為愛國觸犯了某些階層的私人利益。故愛國也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老殘等三人的愛國行為不但沒有得到理解,反而遭到了狂熱的謾罵,險陷滅亡之境!這是劉鹗最為傷心的事,愛國的道路不會隻是一條,宣傳革命固然是救國,而獻向盤與紀限儀又何嘗不是救國呢?!《老殘遊記》中治病的描寫是其愛國主義思想的另一個表現。愛國是具體而切實的,決不是空洞無物的政治上的口号。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在《老殘遊記》的主要人物老殘身上,有一種高度的國民的責任感。愛國家,不是去不切實際地吹捧、美化,而是關心她的命運,指出她的病症,使自己的祖國擺脫病魔,健康強大起來。[3]


[1]緻謝:本課堂教學改革得到淮陰師範學院朱漢清、周桂峰、施軍、趙宜江、周平、李相銀、許芳紅、楊穎、陳年高、孫義清、陳華東、趙科印等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受到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基金資助(2015ZSJD010),江蘇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項目資助(PPZY2015C205)。

[2] 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5月第三版,第62頁。

[3] 參見李士金著《中國古代小說社會心理分析》,中國文聯出版社,2000年版,第205-206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