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川飄色是什麼?吳川飄色是漢族傳統民俗文化活動,由若幹人推着一座色闆,色闆上裝飾着固定姿勢的人物。人物隻靠一根看不見的色梗支撐着,在高可逾人的空中手舞足蹈……本期的民間藝術為你介紹奇絕的吳川飄色藝術。
曆史
廣東吳川市黃坡鎮的民間藝人陳壽全生前回憶:清末,吳川黃坡的四鄉八村常常舉行遊神賽會,出現了表現戲劇片斷的化裝遊行,俗稱地色,引人注目。
為取勝其他村莊,他與乃父别出心裁地搞了技巧化裝遊人,在一個扁方形的木箱上,設計出《哪叱出世》戲劇片斷:一個身穿紅绫兜,手執紅纓槍的小孩,立在可以開合蓮花上。因為蓮花是向上翹起的,所以稱作翹色。小哪叱在蓮花上迎風飛飄,故又稱為飄色。這套飄色展出後,遊遍黃坡,轟動全縣。人們都覺得很奇怪,一根手指般大的花梗上開着花朵,怎麼能站立個小孩?後來,陳壽全又相繼制作了二十闆飄色,在各地展出,大受民衆歡迎。
從此,飄色之花就遍開在吳川的沃土之上。
曆史發展
素有漢族民間藝術之鄉美譽的吳川民間藝術以其曆史悠久、豐富多彩、技藝精湛而聞名遐迩。尤其是始于清代的吳川飄色,堪稱南國民間藝術的一株絢麗的奇葩。
特别奇妙的是,在空中飄動的人物的立足點隻是踩着一根纓槍或劍尾上;更有趣的是,有的角色還踏着活生生的動物(如公雞、白鴿、鯉魚、金魚等)在行進間手舞足蹈,給予人們一種神秘感。
飄色的人物形象普遍是按戲劇人物的藝術造型設計、打扮的。其内容有曆史故事,或神話傳說,或現代題材。
一闆飄色往往就象一座流動的小舞台表現着一出精彩的特寫鏡頭。現時飄色一般由2至6歲左右的兒童上闆喬裝打扮,并由過去的一闆一層飄色發展到如今的的一闆兩層或三層飄色。
造型藝術已由過去的單一的木工鐵工技巧發展到現代已集電影、戲劇、魔術、雜技等技藝之大成的綜合性的空飄造型。人們通過觀看五花八門的飄色,将得到一種無法形容的藝術享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