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對項羽這個人的思考

對項羽這個人的思考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28 13:22:32

對項羽這個人的思考?#擡頭有星空 夜色更精彩# 項羽,一個耳熟能詳的曆史人物,被世人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所銘記,并傳頌至今當我們在評價曆史人物時,會因立場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結論,而我們卻習慣囿于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成敗英雄論,于是項羽便被定位于“悲劇英雄”成者王侯敗者賊,亘古不變而實事上,曆史即是為勝利者歌功頌德、敗者落井下石的虛假陳述,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對項羽這個人的思考?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對項羽這個人的思考(淺談項羽的人生)1

對項羽這個人的思考

#擡頭有星空 夜色更精彩# 項羽,一個耳熟能詳的曆史人物,被世人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所銘記,并傳頌至今。當我們在評價曆史人物時,會因立場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結論,而我們卻習慣囿于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成敗英雄論,于是項羽便被定位于“悲劇英雄”。成者王侯敗者賊,亘古不變。而實事上,曆史即是為勝利者歌功頌德、敗者落井下石的虛假陳述。

評價的前提是了解,不了解的評價則是臆測。所以在這裡,我隻講述一些我所讀到的關于項羽的故事。從這些故事裡,我們又可以讀到一個怎樣的項羽呢?

總體來看,介紹項羽的書目繁多,但最為推崇的當數司馬遷的《史記》。《史記》,原名《太史公書》,共一百三十篇,分為本紀、世家、列傳、書、表五個部分,共五十二萬字。項羽的介紹則出自《項羽·本紀》!從曆史上來看,項羽曾經号令天下,但項羽并沒有成為帝王。可為什麼會列入記錄帝王的本紀之中呢?這是因為司馬遷對項羽的特别喜愛和敬重,所以破例提升一格。享受這樣待遇的還有孔子,孔子是作為布衣而進入世家的。司馬遷喜愛項羽是由于對這個失敗的英雄個體人格的認同和敬慕。後世文人墨客筆下的項羽,也大多被深切同情和歌頌,如李清照《夏日絕句》: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表達了對項羽的無限崇敬與懷念!

這裡從《項羽·本紀》中選幾個小故事來說明項羽的性格特點。第一件事是學習。“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于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在秦滅六國之前,項氏家族是楚國的貴族,時代為楚将軍。秦統一六國後,項羽的叔父項梁就帶着項羽逃隐到民間,作為貴族當然要學習。秦以法治理天下,所以在秦朝要做官任職就必須記住法律條文,也就需要認字,識字在那時可能是做官為吏的出路。項羽因為無趣無心學字可以理解,改學劍,因為一人敵不比萬人敵。這應該使項梁轉怒為喜,因為他有理想,能夠繼承家族傳統。但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項梁明白它隻是一個不願接受教導和約束的借口,又不肯竟學恰恰說明他是一個沒有明确理想的人。這裡說的沒有理想,并非指他就是一個甘于平庸的人,而是他不在意所謂的理想。可以看出他率性而活,毫無拘束的自由性格。

第二件事是,“秦始皇遊會稽時,項羽見秦始皇車架儀仗之勝,便曰:‘彼可取而代也'”。後人常用這句話與劉邦的“大丈夫當如此也”相提并論,認為表達了一個相同的理想。按理說這種說法并不妥當,劉邦的話可以算作是一種理想,因為他将秦始皇看作是一個榜樣,從而确定了自己的奮鬥目标,也可以看作是劉邦的一種人生謀劃。但項羽則不同,他的話表達的意思首先是不服氣,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是無所畏懼,所以可以随時取而代之。第二層意思就是說“我”能放得下,“我”不在意,也沒必要時時挂懷于心。因而這一點與劉邦有截然不同的意思。

從以上兩個小故事中可以看出,項羽是一個崇尚意志自由的人,也就是他是一個沒有固定目标的人,所以也不謀劃什麼,也不拘泥任何現實的制約,随心所欲。意志自由而又有大氣象,這就是項羽的人格,他的自由、無所畏懼和充滿激情的人格力量在《史記》中表現得十分充分。

“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斧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巨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侯皆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以一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惴恐。于是已破秦軍。”

上面一段文字是介紹巨鹿之戰的,巨鹿之戰的背景是: 秦軍大将章邯擊敗了項梁領導的楚國軍隊,殺了項梁,又趁勢打敗了趙國起義軍。趙國的剩餘軍隊就躲入巨鹿城中,此時正被秦軍圍困。,迫于秦軍力量強大不敢交戰,此時項羽率軍及時趕到。描寫的文字不多,卻十分精彩。前半段寫項羽破釜沉舟,後半段寫項羽大破秦軍。于是有人便評論這是項羽的策略高明,事實上這是一種賭博,就是決一死戰。按當時秦強我弱的情形,決一死戰并非好的策略,但它符合項羽無所畏懼的性情。項羽本人并無長遠的人生目标,沒有規劃,隻是跟着意志的引導而前進,方向明确,生死如一,不需要激勵而生命力自然迸發,破釜沉舟隻是表達一種魚死網破、視死如歸的信念,但它激發了将士的求生本能,當将士面臨死亡的那一刹那,便沒有什麼可以顧忌,突然間感受到了一種自由的意志,于是以一當十,酣暢淋漓。

可以說,自由意志、天真的性格以及蘊藏在其中的巨大的生命能量是項羽成功的關鍵因素。而這,也似乎恰好影響着他的命運。

劉邦:“臣與将軍戮力而攻秦,将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複見将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軍與臣有隙。”項羽:“此沛公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這段話是劉邦率先攻破鹹陽成為關中王,項羽大怒欲找劉邦算賬時的一段對話。項羽雖然和劉邦約定,誰先入主鹹陽誰就能成為關中王,但項羽是不服的,于是聽取謀士範增的建議設下鴻門宴,欲殺劉邦。劉邦聽取張良意見向項羽示好,并向項羽道歉,解釋并無成王之意,入主鹹陽是為了防止盜賊、保護府庫。項羽聽後對劉邦産生了同情心,并對範增一再要殺劉邦的暗示佯裝不見,對劉邦武士樊哙的指責感到内疚,最後放走了劉邦。範增說項羽為人不忍,也就是不夠殘忍,太過仁慈,其實是他不了解項羽。

項羽殺人無數,并未将劉邦的的生命放在眼裡,隻是他殺劉邦的動力消失了,而且他還為曾有過的殺害劉邦的念頭而感到愧疚。這可以看出項羽内心的天真和自由,也可以看出他在政治上的幼稚。項羽此後西屠鹹陽,并殺害秦王子嬰,焚燒秦宮殿,接着又殺楚懷王。這些都是對自己無所顧忌性情的放縱,将自由放縱成殘暴。項羽宰割天下,分封各路諸侯,并自立為西楚霸王,回到楚地彭城而為稱帝。他沒有稱帝,正是因為彼可取而代也,他隻要證明這個可能性。意志的自由實現了,至于意志以外的東西并不是他的目标。

項羽:“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這是項羽兵敗垓下節節敗退後發出的感慨,他說自己打仗沒問題,從來都是勝仗,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失敗的結局呢?唯一的解釋就是天之亡我,即命運。缺乏理性能力而靠自由意志行事的人,也隻有命運一個觀念可以被接受,或者說悲劇命運是自由意志的唯一同路人。因為大局已定,并且慨然接受,也就沒有任何羁絆,項羽就進入到一個絕對自由的境界。至于拒絕烏江亭長的渡江邀請,他說自己無顔見江東父老,所以不願渡江。這固然是一個解釋,但更重要的是它體現了項羽對個人命運的坦然接受和對自由意志的堅持。

唐朝詩人杜牧《題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這是大多數人的共鳴,可以理解。但卷土重來也就給項羽設立了一個複仇的目标,為了實現這個目标就必須包羞忍辱,那麼這還是項羽嗎?這分明是劉邦。這也是對項羽八年人生奮鬥的否定。于是隻能将這出意志和命運沖突的大戲演到最後,所以在擊殺數十百人之後,他又将自己的頭顱當作禮物送給一個故人。殺也好,送也好,這裡沒有沒有固定的目标,隻有意志宣洩的快意,烏江自刎使得一個英雄的故事落幕!鄭闆橋《悲項羽詩》:“玉賬深宵悲駿馬,楚歌四面促紅妝。烏江水冷秋風急,寂寞野花開戰場。”表達了詩人内心複雜的心情!

項羽,與其說他是一個力能扛鼎的勇士,倒不如說他是自由灑脫的詩人;與其說他是演繹了一出命運的悲劇,倒不如說他譜寫了一出自由大氣的喜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