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越劇十姐妹是哪幾位,越劇十姐妹還有幾位健在

越劇十姐妹是哪幾位,越劇十姐妹還有幾位健在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9-01 01:21:50

  當年,中國越劇十姐妹風靡一時,成為了紅遍大江南北的越劇名人,掀起一片的越劇狂潮。而越劇十姐妹也推動了越劇的發展,使得其發展直至頂峰。那麼當年的越劇十姐妹有哪些?本期的越劇文化帶你看看越劇十姐妹是哪幾位,越劇十姐妹還有幾位健在。

  尹桂芳(1919年12月1日——2000年3月1日),女,着名越劇表演藝術家,原名尹喜花,浙江新昌人,1919年12月1日出生于浙江省新昌縣西門外小龍潭村(今屬七星街道下坎村)。越劇小生流派——尹派藝術創始人,被稱為“越劇皇帝”,“越劇十姐妹”之一。10歲入越劇之鄉的嵊縣學藝,後改入醒獅劇社、大華舞台跟班。

  出科後在甯波、紹興、杭州等地演出。1946年在上海創建芳華越劇團,1959年随越劇團遷往福建。曆任上海、福建芳華越劇團團長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等職務。

  曾在《紅樓夢》、《西廂記》、《沙漠王子》、《盤妻索妻》、《屈原》、《梁山伯與祝英台》、《江姐》等劇目中成功塑造了多個人物形象,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袁雪芬(1922.3.26——2011.2.19),浙江嵊州市甘霖鎮上杜山村人。黨員。曆任上海越劇院院長、名譽院長,上海對外友協副會長,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常務委員等。11歲入四季春越劇科班,14歲開始在杭州演出。1938年到上海,1942年起緻力于女子越劇改革。她的表演和唱腔柔婉細膩、樸實深沉,韻味醇厚,節奏明快,重視人物性格的刻畫,被稱為“袁派”。

  參與整理并主演了傳統戲《梁山伯與祝英台》、《西廂記》,編演了曆史劇和現代劇《木蘭從軍》、《紅粉金戈》等。1946年,演出了根據魯迅小說《祝福》改編的《祥林嫂》。

  1953年主演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獲國際電影節“音樂片獎”。1955年吳努授予她金質獎章。1956年獲文化部頒發的“1949-1955優秀影片獎”榮譽獎。1989年獲中國唱片總公司頒發的首屆“金唱片獎”。

  範瑞娟(1924年1月6日——),女,别名範竹山,浙江嵊縣黃澤鎮人,越劇範派創始人、國家一級演員,代表作《梁山伯與祝英台》。

  1935年4月18日入龍鳳舞台科班學戲,由黃炳文師傅啟蒙,工小生。1938年春節前,随姚水娟、邢竹琴等所在的越升舞台到上海演出。1941年夏初,在彙泉樓演出時因竺素娥生病,她毛遂自薦救場成功,由此當上了頭肩。

  1945年1月29日,袁雪芬、範瑞娟在九星大戲院首次演出《梁祝哀史》,1953年10月,越劇彩色藝術影片《梁山伯與祝英台》,在上海電影制片廠攝制,獲1949-1955優秀影片獎。

  1951年任華東越劇實驗劇團副團長,1951年被選為全國青聯委員、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特邀代表。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上海市人民代表和政治協商會議委員(享受有突出貢獻專家的政府特殊津貼)。

  傅全香(1923年8月30日——),原名孫泉香,出生于浙江嵊縣後莊村。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享受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的政府特殊津貼。1933年,她入四季春科班學習花旦,1940年以《恒娘》一劇聲譽鵲起。

  1943年在“四季春”挂頭牌,50年代初期,傅全香在《十八相送》和《織錦記》中首開定腔定譜先例,她廣泛借鑒京昆和評彈的唱法,在程派“真聲假一點,假聲真一點”的理論中汲取營養,形成自己的特色:嗓音明亮寬廣,細膩傳神,唱腔俏麗多變,表演富于激情,創立了越劇“傅派”。

  徐玉蘭(1921年12月27日——),漢族,越劇表演藝術家,生于1921年,祖籍浙江新登。1933年入新登的東安舞台科班學花旦,後改老生。1939年與吳月奎等組建興華越劇社。她改唱小生的時間是1941年12月19日,地點在上海老閘戲院,當時是與施銀花搭檔。

  1947年9月組玉蘭劇團。與王文娟合作始于1948年。1952年參加中央軍委總政治部文工團越劇隊,10月在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上以《西廂記》獲演員一等獎。1954年起加入上海越劇院。她的代表作有《北地王》、《西廂記》、《春香傳》、《紅樓夢》、《追魚》、《西園記》等。

  學生和傳人有徐小蘭、金美芳、劉麗華、汪秀月、錢惠麗、鄭國鳳,徐持平、翁荔英、錢麗亞、張小君、劉覺、汪濤等,其中以金美芳、錢惠麗、鄭國鳳、劉覺最具代表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