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是漢族的傳統地方戲曲,衆所周知粵劇是廣東的代表戲劇,流傳于廣東附近一帶的戲劇。在廣東有名的戲劇并非隻有粵劇,還有着其它有名的地方戲劇,雖然并不如粵劇有名,卻也有着自己的特色。
那麼,本期粵劇文化一起了解廣東有什麼戲劇。
廣東有三大劇種:粵劇、潮劇、漢劇。
潮劇:
潮劇又名潮州戲、潮音戲、潮調、潮州白字(頂頭白字)、潮曲,主要流行于潮州地區,是用潮州話演唱的一個古老的漢族地方戲曲劇種。潮劇經常在廟會上演出,表示于對“老爺”(指神明)的尊敬,老百姓也喜愛在非常熱鬧的氛圍下觀看,使節日氣氛更加濃厚,因此,潮劇要比其它劇種更具濃郁的民俗色彩。
潮劇是宋元南戲的一個分支,由宋元時期的南戲逐漸演化,是一個已有440多年曆史的古老劇種,主要吸收了弋陽腔、昆曲、梆子、皮黃等特長,結合本地漢族民間藝術,如潮語、潮州音樂、潮州歌冊、潮繡等,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形式和風格。
南戲流傳到各地并形成地方聲腔劇種,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南戲原有的曲調流傳到各地之後,被戲曲演員以當地語言傳唱着,由于語言、語調上的差别,使之不斷變化,在風格上也逐漸地方化起來;一種是當地的漢族民間音樂——從秧歌、小調、直到某些宗教式歌曲,不斷地被采用到戲曲中來,豐富着原有的曲調。
這兩種因素相互滲透,便形成了若幹不同風格的聲腔劇種。”明本潮州戲文的發展,證明了現潮汕地區在元明時期有過繁榮的南戲演出活動,一些在史籍上記載已佚的宋元南戲早期劇本,如《顔臣》(即《陳顔臣》,演陳顔臣與連靜娘的故事)、《劉希必金钗記》,就是早期南戲曾在現潮汕地區流傳的佐證。
漢劇:
廣東漢劇舊稱“亂彈”、“外江戲”、“興梅漢戲”,廣東省漢族客家戲曲劇種之一,1933年廣東大埔縣人錢熱儲着《漢劇提綱》,定名為漢劇,從此約定俗成,沿稱至今。流行于廣東的梅州地區、惠州地區、韶關地區等閩粵贛邊區各地。廣東漢劇為廣東三大劇種之一,被譽為“南國牡丹”。
廣東漢劇實際上它來自皮簧合流後的徽戲,與閩西漢劇同屬以西皮二黃為主要聲腔,用中州官話演唱的劇種。清雍正至乾隆間,徽劇傳入廣東後形成。廣東漢劇的表演程式與京劇、湘劇、祁劇、湖北漢劇等劇種大同小異,但也有自己的特點和風格。
它的武功屬南派,臉譜有百多種,以黑、紅、白三色為主,黑色象征剛勇,紅色象征忠賢,白色和青色象征陰險、奸詐。廣東漢劇的音樂唱腔以皮黃為主,兼收昆曲、高腔、吹腔、小調等,并保存很多古老的曲牌。樸實淳厚,高昂悲壯,是廣東漢劇音樂唱腔固有的風格特點。
該劇種的行當分工與其它劇種略有不同,角色分行有生、旦、醜、公、婆、淨六大行,而淨又有烏淨、紅淨之别。烏淨發炸音,紅淨則以鼻腔共鳴為主的真假嗓結合,高音用假嗓,低音用本嗓,唱腔悠揚清脆,頗有特色。
【結束語】在中國的不完全統計中都有着三百六十多種戲曲劇種,而其中較大有名的戲曲劇種卻是屈指可數的,在廣東地區除了粵劇之外還有着另外的潮劇、漢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