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考生并不是走捷徑?本文轉載自中國新聞周刊作者俞楊,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藝考生并不是走捷徑?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本文轉載自中國新聞周刊
作者俞楊
報考人數破百萬,占比超過高考報名人數1/10,20年擴幅超過30倍,多年來藝考持續火熱。
然而,藝考熱眼下迎來一盆涼水。日前,教育部發布指導意見,對進一步深化高校藝術類專業考試招生改革作出部署,藝考迎來重大變革。
推進藝術類專業省級統考全覆蓋,提高文化課成績要求,高校高水平藝術團選拔撤出高校招生環節……藝考改革,招招掐中要害。
百萬藝考生最頭疼的事,最終還是來了。
藝考“窮途”
日前,教育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普通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考試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直指藝考改革三大重要關節。
其一,進一步擴大省級統考範圍。到2024年,要基本實現藝術類專業省級統考全覆蓋。
其二,逐步提高文化課成績。各省(區、市)在現有文化課成績要求基礎上,逐步提高藝術類各專業高考文化課成績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
其三,徹底改變高校高水平藝術團招生。從2024年起,高校高水平藝術團不再從高校招生環節進行選拔,改由相關高校從在校生中遴選培養。
藝考改革三大關節,共同指向壓縮相關高校校考規模,限制相關高校在校考中的自由裁量權。
由于省級統考覆蓋範圍有限,目前全國組織校考的高校還有300多所,參加校考的考生人數約160萬人次。此次改革要求高校現場校考人數,原則上不超過相關專業招生計劃的6至8倍。
經過藝考改革,今後省級統考已覆蓋的專業,高校不再組織校考,直接使用省統考成績作為專業考試成績。而對于高校藝術學理論類、戲劇影視文學等與專業考試要求相關度不高的專業,将不再組織專業考試,文化課成績走上台前。
減少校考,藝術改革延續的是以往的思路。
尤其是在去年疫情期間,為防止校考引發大規模人員流動和聚集,教育部指出原則上2020年高考前不組織現場校考,随後中戲、中傳、北影等八所院校迅速做出回應。
當時的藝考之變,當然不是權宜之計。《人民日報》評論道,疫情當前,減少校考專業範圍,看似應急之舉,實則改革之需。
2019年教育部就發文提出,從2020年起,除經教育部批準的獨立設置的本科藝術院校仍可單獨組織校考,其他高校的美術、設計學類專業統一使用省統考成績。
2018年教育部則發文指出,各地各高校要按照“擇優錄取、甯缺毋濫”的原則,進一步提高相關考生的專項測試要求和文化課成績錄取要求。
曲線高考
“走捷徑”“投機考學”,近些年藝考有标簽如斯。
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學術委員陳志文指出,藝考改革核心目的隻有一個:确保高考的公平正義。
陳志文認為,因為對文化課要求較低,大量考生把藝考作為高考捷徑,造成高考的窪地效應。公衆更關注的是,越來越多的專業校考所伴生的灰色空間,對高考公平正義産生的危害。
2018年舉行的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就曾指出,中國的藝術考試、招生,存在“曲線高考”問題。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指出,藝術類專業考試招生的重大調整,體現了提高文化成績、專業考試成績,扭轉重專業輕文化、重招生輕培養的人才培養傾向,打消了部分學生家長把參加藝考作為進名校“跳闆”的功利思想。
熊丙奇認為,提高藝術類專業的文化課成績要求,可以一定程度堵住“曲線高考”,尤其是針對少數組織校考的高校藝術類專業,這些學校的藝術類考生的文化課成績控制線就是本科線,而不是之前本科線的70%。
當然,在提高文化成績要求的同時,對于在相關專業領域确有專長的藝術人才,藝考改革提出探索建立破格錄取機制。這進一步要求擠壓專業校考的灰色空間。
在治理專業校考所伴生的灰色空間上,藝考改革提出引入校外評委制度、建立健全回避制度,堅決堵塞利益交換空間。
考評人員管理是藝考招生工作的關鍵。比如在校外評委制度安排上,會逐步增加考評人員人數,擴大省外校外人員比例并達到一半以上。
在藝考重大改革下,藝考生必須适應新的規則。
喧嚣歸位
這些年來,藝考改革的一個重要風向,旨在引導社會理性看待“藝考熱”。
2020年,全國藝考報名人數高達117萬人,創下曆年報名人數新高。而2002年藝考熱剛起步時,報考人數才3.2萬人。
2002年全國高考報考人數為510萬,當年藝考報名人數占高考總人數的0.6%。2020年,全國高考報考人數為1071萬,這一比例達到10.92%。
從專業招生來看,2020年藝術類本科專業招生人數僅次于工學和管理學,位居第三。
而在近兩年傳出新建消息的行業特色型大學中,據軟科統計,電影、藝術、音樂、傳媒類高校至少有12所。以電影院校為例,西安電影學院、山西電影學院、西浦·光線電影學院、海南電影學院、江蘇(或蘇州)電影學院相繼湧現。
事實上,在各類專業中,藝術類反而是社會需求較低的那一類。藝考熱,不等同于藝術熱。
為此,教育部7月15日發布《關于開展2021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工作的通知》,強調從嚴控制藝術類專業設置,被視為對藝術類專業過熱的一次緊急熔斷。
此次藝考改革則進一步要求,在高校定位布局上,需緊密結合社會需求,綜合考慮學校辦學條件、畢業生就業狀況等,對社會需求不足、培養質量不高的專業,予以調減或停止招生。
給藝考降溫,并不是要堵住藝術學子的求學道路。陳志文指出,大量的考生并非因為愛好與興趣,僅僅是為了鑽文化課分低的空子而紮堆湧入藝術類專業。所謂分不夠,藝術湊。
藝考改革的用意,更多在于堵住部分學生通過藝考走捷徑。從這個角度看,陳志文認為,對于真心喜歡藝術的考生來說,是一個福音。
衆所周知,厚重的文化素養,才能讓藝術人才走得更遠。去年中國傳媒大學将藝術類專業考試的初試定為文化素養基礎測試,隻考“文史哲”科目,引導考生更加重視人文素養的養成。
人民群衆有言,一副好皮囊,如果沒有深度,也不過是過眼雲煙。
欄目主編:顧萬全 文字編輯:董思韻 題圖來源:IC PHOTO 圖片編輯:徐佳敏
來源:作者:中國新聞周刊 俞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