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名家文化曲藝詳解:尚小雲簡介概述

名家文化曲藝詳解:尚小雲簡介概述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8-22 15:02:34

  尚小雲是現代中國京劇代表人物之一,與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并稱“四大名旦”。屬着名的京劇旦角,着名的京劇演員,是具有深遠影響的京劇表演大師,尚派藝術的創始人。本期戲劇文化将為你介紹尚小雲。

  尚小雲(1900年1月7日一1976年4月19日)着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着名京劇旦角,着名京劇演員,尚小雲是中國具有深遠影響的京劇表演藝術大師,中國現代京劇代表人物之一,尚派藝術的創始人。是四大名旦之一。

  尚小雲名德泉,字绮霞;祖籍河北邢台市南宮市。1900年1月7日出生,他在近六十年的舞台實踐中創造出了“文武并重,歌舞兼長,清新英爽,灑脫大方”的京劇尚派藝術,對後世影響極其深遠。

  尚小雲

  是現代中國京劇代表人物之一,與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并稱“四大名旦”,其一生藝術經曆,恰與中國京劇鼎盛時期相始終,是京劇中後期曆史的見證人和參與者。

  鐵嗓鋼喉,高勁圓亮

  尚小雲出科以後,先後從孫怡雲、張芷荃學戲,又得益于陳德霖。并從王瑤卿、路三寶學花旦戲,随李壽山、陸金桂等學昆曲。所從師者,均為老成典型。因而早年即為文武昆亂不擋的出色旦角,而尤以其青衣戲最為觀衆認可,被公認為“青衣正宗”。

  尚小雲天賦極佳。其嗓音寬亮,扮相俊美,身材适宜。尤以中氣充沛、調門高亢、久唱不衰為難能可貴。由于其聲高勁圓亮,以剛為主,很适宜傳統青衣的唱法,是以早年初搭各班,以“二祭”——《祭江》、《祭塔》及《玉堂春》、《探母》等唱工劇青衣戲享名于時,故有“鐵嗓鋼喉”之譽。

  青衣一行,傳統上多演“貞節烈女”,其唱法不僅要求清亮嬌脆,還須有陽剛噴薄之音。自胡喜祿開創陰柔一路唱法以後,陽剛一路漸有不敵之勢。而孫怡雲、陳德霖等均準老派,以陽剛為勝。尤其是陳德霖,繼承了陽剛一派的優點,同時講究剛柔兼濟,開創了青衣一行新的演唱格局。

  尚小雲在演唱上,直接繼承了陽剛一派的傳統,早期恪守傳統青衣“口緊字松”的唱法,其後受陳德霖影響,于剛健中輔以婀娜,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的發音上抗下墜,對比鮮明,注重氣勢,給人縱橫捭阖、拔險攻堅的剛勁之美,傳統青衣“節節高”的唱法,在他能舉重若輕。尚小雲在唱工中,不但不像後來旦角每每減少詞句,有時還按老派唱法增多唱詞。如《玉堂春》,一般在“驚動鄉約和地保”後面,即接“拉拉扯扯到了公庭”,他卻接上“一旁又來了兩個官人,一個拉來一個扯”,然後才接“拉拉扯扯”一句。

  與四大名旦中其他幾位一樣,尚小雲在京劇旦行各領域都有所涉足,無論青衣、花旦、刀馬甚至武旦,都能勝任愉快;但他的不同之處,是并不緻力于打破這些行當的表演界限,而是在每一個特殊環境下,都以不同的行當适應表演的需要。在《探母》中,尚小雲早年演公主,後來又演太後,他都恪守行當規範,公主以旗裝花衫應工,而太後則完全是青衣典型。又如《全部紅鬃烈馬》,尚小雲在《武家坡》演王寶钏,在《大登殿》則演代戰,亦是青衣、花衫分明,決不含混。

  尚派唱腔的特點,講究攻堅碰硬,都以實音、真力轉折,決不稍懈;同時又以闆頭的變化運用,打破唱腔的固定節奏,展示唱腔的豐富内涵;又以斬釘截鐵的斷和錯綜有力的頓挫,使唱腔錯落有緻,往往在平易簡約、堅實整齊中呈現峭險之處,顯得力透紙背。而其快闆、流水以及散闆等處,則表現為酣暢淋漓,滿紙雲煙,和專尚纖巧者不同。

  文武兼善,面面俱到

  尚小雲初學老生,繼之以武生、花臉,最後才改旦角。尤以武生,既有在科班時的基礎,後又有和楊小樓同班、同台的經曆,體會極為深切。是以尚小雲在其近六十年的舞台生涯中,每以文武兼擅馳名。

  尚派的做工身段,如跑圓場等,能越跑越圓,有前激後蕩之勢。起落準确,跬步不失。舞蹈身段,如《禦碑亭》中表現孟月華回家途中遇雨,泥濘難行,尚小雲用了三個滑步:先是前栽,表現在泥濘中快行難以站穩;接着是後仰,腳下一滑,幾乎坐地;最後終于失去平衡,兩腿前伸從舞台一角滑向另一角。三步緊緊相連,被稱為“尚氏三滑步”,在舞蹈藝術中而有真實生活的感受,至今脍炙人口。

  尚小雲的武工,在四大名旦中獨樹一幟,最為人稱道。每舉手投足間,矯健非常。其《湘江會》、《戰金山》以及後來編演的《秦良玉》等戲的開打,在美觀中又别有一種威猛氣概。其紮靠戲,與楊小樓、錢金福等有同樣的優點:旗不亂、靠不掀、翎子不倒,在京劇武打表演中具有典範性。其晚年演出《雙陽公主》,在這些地方更顯老成典型。

  尚小雲與楊小樓數度合作《湘江會》,而在起打中相得益彰,就足見他的功力。旦角武打身段,不像淨行及武生,站“大蹲裆式”,隻是兩腿略拱的“女騎馬式”,蹲式幅度小,易搖晃或站不住。而尚小雲在《湘江會》對槍打完“大掃琉璃燈”以後的掏翎挫腰騎馬式亮相,卻如錦?花墩,紋絲不動,極見精彩。

  《秦良玉》一劇,範寶亭飾闖塌天,被挑下馬後就地兩滾,動作飛快;而尚小雲扮演的秦良玉,要在鑼鼓中立即将之刺死。這一身段不僅要快,還要分清一個在馬上,一個已墜馬,其間分寸頗難把握。而尚、範二人此處如驚蛇入壑,絲絲入扣,火熾而驚險。

  舞蹈是京劇旦行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發展起來的表演手段。尚小雲在其新編劇中,也作了可貴的探索。如《紅绡》、《林四娘》中的劍舞,《婕妤當熊》中的扇舞,《雲?娘》中的即席跳舞作歌等,都是。尤以《摩登伽女》中首創化用“蘇格蘭舞”及夏威夷“呼啦舞”,為拓展京劇表演手段做出了巨大貢獻。

  尚小雲除本行旦角以外,在反串戲及喬裝戲中,都展示了其文武全才、各行皆能的藝術功底。如其反串《八蠟廟》黃天霸,按武生演法,一絲不苟。又如演《翠屏山》石秀,《酒樓耍刀》及《殺僧》兩場,酒氣熏蒸,滿面煞氣。在“花梆子”中耍六合刀,敏銳絕倫,縱身幾個“蹦子”,掄刀下劈,其氣勢之迅捷,便是一般專演小生者,亦要為之退避三舍。

  加工舊劇與編創新戲

  尚小雲打破了以往京劇旦行(青衣)專門講究“貞女節烈”的道德評判标準,從“烈”之一端引發了“俠”、“義”、“剛”、“健”等内涵,從更廣闊的層面關注婦女的生存和生活價值,實際上已隐含了對傳統婦女觀念的批判,頗具時代意義。尚小雲的這一嘗試,大大增強了京劇旦角(青衣)一行的表現力,拓展了京劇旦行的表現空間。這是尚小雲能夠步入四大名旦的主要原因,也是他作為現代京劇藝術大師的精神基礎。此外,他在劇目内容上大膽取少數民族及域外生活為背景,這也是京劇史上的首創,對拓展京劇表現力作了可貴的探索。在新劇的排演中,他大規模使用布景,并參照曆史、民族服飾的實物,改革舞台服裝及化妝,這也是對舞台的整體形象改革的嘗試。

  尚小雲遵循藝術規律,同時開展了對傳統劇目的加工與新編劇目的創作。對于傳統戲,尚小雲或增頭加尾,或連綴折子戲,或删繁剔冗,以使主題突出,情節完整,人物鮮明。他曾改編演出了《玉堂春》、《十三妹》、《梅玉配》、《滌恥血》、《詹淑娟》、《天河配》、《雷峰塔》、《春秋配》、《乾坤福壽鏡》等數十個傳統劇目。而對于新編劇目的排演,尚小雲根據自己文武并俪、各行皆工的特長精心創造,在唱腔、扮相、表演、布景等各方面都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創造,極大豐富了京劇舞台。

  《梁紅玉》是尚派名劇。30年代末尚小雲根據傳統折子戲《戰金山》等整理改編,從《玉玲珑》起,到《戰金山》結束,名《梁夫人》。1950年前後,又予以加工,易名《梁紅玉》。其中《許婚從軍》的唱段和《擂鼓助陣》的擂鼓表演尤為精妙。後來,尚小雲根據意大利籍清宮畫家郎世甯所繪的香妃半身戎裝像改進了傳統的女靠,使梁紅玉的形象更加英俊挺拔。

  為了強化我國民族戲曲載歌載舞的特點,在尚小雲的保留劇目中,常常采用昆劇的演法,有些場次整個按照昆劇折子戲來演。一些昆劇折子戲經他大幅度加工,成了京劇的常演劇目,而且都已成為尚派名劇,如《梁紅玉》的後半出《戰金山》,《漢明妃》的後半出《昭君出塞》,就是享譽最盛的藝術精品。

  尚派藝術代表作舉隅

  1962年,尚小雲赴山東講學,這使他留下了一篇《我赴山東教學的講稿》。其中對京劇藝術的基本原理進行了分析和總結,頗多精辟之論。比如,在四功五法的表述中,尚小雲明确指出五法為“口、手、眼、身、步”,将口法列于京劇表演五法之首。尚小雲是程硯秋以外唯一如此明确、系統闡述的京劇藝術大師。

  1935年,由李壽民改編的全部《漢明妃》在北京首演。此劇由昆曲《出塞》發展而成。《出塞》是全部《青冢記》的一折。尚小雲飾王昭君。在《出塞》中,他大膽采用了“文戲武唱”的方法,載歌載舞,聲情并茂,把京劇旦行幾乎所有的步法都組織進去了,還吸收了武生的身段動作。全劇充分反映了尚派飽滿、強烈、清健、豪放的風格。其表演手段層出不窮,通過種種程式化的舞姿創造了一系列動态畫面。他運用了大跨腿、大弓腿、大揚鞭、急搓步和上馬時單足颠顫、垛泥、趟馬圓場等動作,細緻地刻畫了王昭君的離愁别恨和邊塞的荒涼。他塑造了口中曲子、盔上翎子、手裡馬鞭、身上鬥篷的王昭君藝術形象,渲染了“馬活人俏”的表演效果,這“馬上昭君”的載歌載舞,被譽為一幅幅活的“佳人烈馬圖”。

  尚小雲演這出戲,着意于區别“馬下昭君”和“馬上昭君”的不同點,注意“昭君上馬”和“馬上昭君”的神形變化。“馬上昭君既要有人,又要有馬,馬是烈馬,人是佳人;一身二用,神形兼顧”,真正體現了我國寫意戲劇的精神實質。昆劇、京劇舞台上演出《昭君出塞》基本上都是按照尚派路數演出的。

  《乾坤福壽鏡》一劇,早年尚小雲學自王瑤卿,是尚小雲十分喜愛的一出拿手戲。原是清末四喜班珍藏秘本。早年此劇為四大本連台本戲,王瑤卿演時為兩本,分兩日演完。尚小雲删繁就簡,改為一本一天演完。尚小雲飾演壽春。至上世紀三十代後期開始,則前半部飾胡氏,後半部飾演壽春。《失子驚瘋》是此劇中最精彩的一折。尚小雲經數十年磨砺,将瘋步、水袖功、瘋呆的眼神,融為一體。對人物心理變化的刻畫,更可謂細緻入微。大鬧桑園一場,胡氏瘋态畢現,一番胡鬧以後,被壽春阻止。壽春向林鶴說明乃主母成瘋經過,此時場上雖是壽春與林鶴站在台中表演,胡氏僅在一旁發呆,但尚小雲身形紋絲不動,面目呆滞,眼神卻于空茫之際顯出一縷思念、想望。壽春與林鶴一大段對白之間,胡氏一直保持一個姿勢,全身如鐵鑄銅澆,唯以木然之眼神表示其内心如海波濤;口中雖無一語,而滿台精神俱在。大師所以為大師,良有以也。

  上世紀五十年代以後,尚小雲的藝術達到了更高境界,他将《漢明妃》、《梁紅玉》、《乾坤福壽鏡》、《銀屏公主》、《墨黛》等劇目作了精益求精的加工提高。同時,對傳統戲《禦碑亭》、《虹霓關》、《打漁殺家》、《武家坡》等劇目進行了锲而不舍的精心琢磨。這些劇目,不僅代表着尚派藝術的風格特色,而且與梅、程、荀的傳世名作一樣,至今仍代表着京劇旦角藝術的最高水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