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解讀

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解讀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1 21:51:59

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解讀(笑千古之謬何謂)1

朱熹編著的《四書集注》

子曰:三年學,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先看朱熹老先生的《四書集注》是怎麼解釋的:為學之久而不求祿,如此之人不易得也;“至”疑通“志”。

真要笑死,這真是一個千古謬論。

奈何此後的大部分讀書人都接受了這一說法,包括後來的顧炎武等大儒,以至于流毒至今。

可是這樣的解釋,絕對是錯的。

【三年學,不至于谷,不易得也】出于《論語.泰伯篇》,孔子的意思其實很明确:多年為學,(如果)達不到虛懷若谷的境界,(必将)難有所得。

看看同樣在《論語.泰伯篇》中,内涵與之相近的兩句話:

1、曾子曰: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

2、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孔子的意思是不是很明顯?就是在講一個學習要謙虛的問題,無論學習了多久,學問有多高,都要保持一個謙虛善容的态度,如此才能有所得益。

這隻是一句相當淺顯的一句話而已,大家都看得懂。有意思的是,為何古人偏偏要自欺欺人呢?

想來,朱熹老先生之所以要那樣刻意曲解,也必有其苦衷吧。

朱熹作為當時頂級的封建禦用文人,其著述難免要為統治階層服務,以文學求進正是大儒(僞君子)之本色。

朱熹将【三年學,不至于谷,不易得也】,篡改為【三年學,不志于祿,不易得也】,其用意很明顯。就是要天下儒生永遠匍匐于皇權之下,順便再為自己找回一些臉面。畢竟孔子都說過,為學求祿,乃是常态,不志于祿,不易得也。

朱熹其人之品行由此可知一二。

後世儒生,之所以不去推翻這一謬論,也有兩個原因。

一是不敢:

從元朝直至明、清,統治階層一直對《四書集注》中所透出的奴顔媚骨頗為滿意,所以長期把《四書集注》作為文人科舉的官方教科書。甚至,還将其視為治國之本,拿來規範老百姓的日常思想行為。所以,試問哪個儒生又敢于秉直而言呢?

二是不願意:

封建社會,皇權日盛,儒生們早已失去了春秋戰國時代儒家先輩們熱血激昂、淩然大義的精神。隻要有的官做,有的俸祿可食,奴顔媚骨又算得了什麼呢?何必為了一句話而讓自己顔面盡失呢?

更可笑的是,到了今天,仍有很多人将朱熹的這一刻意曲解,理解為是孔子的“為學求祿之言”。朱熹在《四書集注》中纂改《論語》原意的地方比比皆是,可笑竟然還有人專門為【三年學,不至于谷】做了論文,來論證朱熹此言無誤,實在是可笑之極!

孔子說的【三年學,不至于谷】根本和“做不做官,求不求祿”毫無關系。“谷”字在《老子》中也多有出現,都是在講一個虛字。

可憐朝聞道夕可死的孔聖人,竟然被後世犬儒曲解至此。

現在,是時候恢複孔子這句話的本來面目了!

【三年學,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為學多年,(如果)達不到虛懷若谷的境界,(必将)難有所得。

===========================

全文完

===========================

歡迎進入作者頭條号,閱讀更多文章。感謝您的關注與轉發

關于對“谷”的理解可以參考作者的另一篇文章:

破《老子》千古之難,何謂“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