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中國十大傳世國寶之後母戊鼎

中國十大傳世國寶之後母戊鼎

知識 更新时间:2024-10-01 20:20:28

  中國有着悠久的曆史,在這上下五千年的長河中,留下了許許多多文物,成為了後代研究曆史的寶貴借鑒,它們的價值和意義是無可取代,讓人由衷贊歎過去的曆史文化。那麼,本期的民族文化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中國十大傳世國寶之後母戊鼎。

  後母戊鼎

  後母戊鼎(原稱司母戊鼎),又稱後母戊大方鼎、後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陽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後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鑄有“後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長方形,口長112厘米、口寬79.2厘米,壁厚6厘米,連耳高133厘米,重達832.84公斤。鼎身雷紋為地,四周浮雕刻出盤龍及饕餮紋樣,反映了中國青銅鑄造的超高工藝和藝術水平。

  後母戊鼎初為鄉人私掘,因體積過大,為防日軍搶走,将其重新掩埋。1946年6月重新出土,存于南京中央博物院。1959年銅鼎從南京調往北京,存于新建成的中國曆史博物館(今中國國家博物館)至今。

  經研究考證,鼎腹内壁銘文“後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後妃婦妌的廟号。後母戊鼎是用陶範法鑄造而成的,在商後期鑄造後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要在大約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經測定,鼎含銅84.77%、錫11.64%、鉛2.79%,與古文獻記載制鼎的銅錫比例基本相符。

  後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現為國家一級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名單。

  後母戊鼎的鑄造工藝十分複雜。根據鑄痕觀察,鼎身與四足為整體鑄造。鼎身共使用8塊陶範,每個鼎足各使用3塊陶範,器底及器内各使用4塊陶範。鼎耳則是在鼎身鑄成之後再裝範澆鑄而成。鑄造此鼎,所需金屬原料超過1000千克。而且,制作如此的大型器物,在塑造泥模、翻制陶範、合範灌注等過程中,存在一系列複雜的技術問題,同時必須配備大型熔爐。

  因此,後母戊鼎的鑄造,可以充分說明商代後期的青銅鑄造不僅規模宏大,而且組織嚴密,分工細緻,顯示出商代青銅鑄造業的生産規模與傑出的技術成就,足以代表高度發達的商代青銅文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