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課堂的教學評一緻性”是教學評一緻性課堂改革的核心所在。如何将“教、學、評”三者在課堂中自然地融為一體是當前需着力做好的一項重點工作。轉變視角,從學生角度去看課堂;聚焦課堂,在評價上下功夫;對照課标,在方向上準确定位。
細研評價标準,規範評價引領。評價标準既是教師收集、反饋、解釋學生學習信息的重要參照,更是在教學過程中起到持續激發學生學習、達成目标的内生動力。評價标準産生與使用的過程就是教、學、評整合的過程。同備課組在研究制定評價标準時,要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接受程度,知識的難易程度和教學設計的梯度變化,制定出符合課堂教學實際的評價标準,科學合理的評價标準是課堂進行有效評價的先導。設計出評價标準後,要結合教學的整體設計,采取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如:自評、互評、小組評價、教師評價等。在制定評價标準和評價方式時可以讓部分學生參與,聽一聽學生的意見和反映,這樣會更接近于實際的課堂。
改變觀課量表,提升評價準度。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是課堂教學評價的核心内容。很多教師在授課時更多的關注于如何把課“演”好,忽視或淡化接受者的客觀表現,從而導緻“外表華麗,内在低效”的課堂時有發生。所以,我們在觀課過程中要更多地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看課堂,從學生角度設計課堂觀察量表可以幫助教師把“以學生為主”的理念落到實處。觀課量表的設計要充分考慮三個“關注”:關注學生的參與度和接受程度;關注教學評價對學生的激勵和引導作用;關注師生互動和小組合作的實際效果。觀課量表的設計要從關注教師的教學行為向關注學生的學習行為轉變,目的在于通過觀課量表的反饋,讓教師明确學生在課堂中的實際表現,從而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率。
明确評價流程,深化評價意義。從整個課堂教學流程去劃分,教學評價大緻可分為三個大的部分:一是課前檢測的診斷性評價;二是課中學習的表現性評價;三是課末檢測的形成性評價。這三個區間的評價作用各有不同,反饋的結果也反映了各個時段學生學習的真實狀況。“表現性評價”是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教師要采用機動靈活的評價方式,目的在于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好地起到以評價促學習的目的。“診斷性評價”讓教師真正了解學生前期的知識和能力儲備,從而确定授課的準确起點。“形成性評價”可以幫助教師依據後測結果查找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控補救。
對照課标導向,明确評價定位。課程标準是課堂教學的基本遵循,教師不能脫離課标去教學,要在授課之前就将課标融入備課之中,按照課标的基本要求和文本内容去設計教學過程,脫離課标的授課就好比無根之草,水上浮萍,沒有生長點。同樣,我們在課堂教學評價時也要遵從課标的基本要求,首先要看教學目标的設計、評價任務的設計、課堂中師生的雙邊活動和最終的目标達成度等關鍵要素;其次要看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評價引領是否在課标的導向範圍之内。隻有在課标的引領之下,實施有效的教學評價,才是一個準确的評價定位。
在教學評一緻性的課堂實施過程中,“評價”是引領,“融入”是關鍵,隻有保持評價任務與學習目标内在的一緻性統一,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促進課堂教學目标的達成度。
作者系系安丘市職工子弟學校校長 蔡風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