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戲曲文化說:陝北道情的演奏形式演變

戲曲文化說:陝北道情的演奏形式演變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12 03:44:44

  陝北道情作為陝北地方的戲曲劇種,有其獨特的藝術特點。同樣地,陝北道情的戲曲在表演時所具有的演奏形式也是戲劇中最重要的一點。随着陝北道情的出現,一直發展到現在,其演奏形式也必然會發揮是能變化,能讓道情在發展中變得越來越好。那麼,演奏形式都有哪些變化呢?

  道情源于唐代道教徒唱的經韻,當時是詩贊體。宋代後,經韻吸收了詞、曲牌特點,衍變為在民間布道時演唱的道歌。

  陝北道情音樂為曲牌體,曲調分東路和西路兩種。東路即新調,西路即老調。其調式不同,東路為徵調式、西路為商調式。但兩音的曲牌名稱基本相同。其聲音高亢而奔放,柔情而細膩,既有陽剛之氣,又有樂府之風。

  曲調有“平調”、[土字調]、“十字調”、“耍孩兒”、“終南調”、“高調”、“陽北調”、“二五錘”、“八字調”、“太平調”、“浪堂調”、“金絲疙瘩調”等二十餘種。每調又有“平闆”、“陽闆”、“落闆”、“代闆”、“導闆”等闆頭和闆尾。無幫腔“嘛韻”,曲調詞格一般為六字、八字、十字句式,也有三字、四字不等。四句一段。

  伴奏音樂分文武場面。文場樂器有小三弦、四音子(用四股弦、雙馬尾制弓)、管子,号稱三大件。武場有簡闆、漁鼓和陝北道情特有的脆鼓子和小鉸鉸等,構成了陝北道情音樂的顯著特征。

  新道情的唱腔,經過藝人改造,闆式變化體成分不斷增多,采用《二流闆》、《大起闆》、《箭闆》等闆路。

  樂器上,改用闆胡為主奏,并增加了提琴、打琴、長笛等,豐富了音樂表現力。清澗駱兒巷一琴師還在四音子的基礎上,改制出一種六音子,受到廣大觀衆的贊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