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說的“三思而後行”,其實是出自《論語.公冶長》裡面的一段話:“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斯可矣”。
那麼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季文子遇到事情的時候都會三思之後才行動。季文子這一系列事情傳到了孔夫子的耳朵裡,孔夫子說:“按照季文子現在這樣的做事方式,繼續做下去就可以了。”所以,孔夫子主要是人在做事之前要三思,三思分别代表思危,思退,思變。
思危,思退,思變,這事一種做事簽的準備,也是一種非常必要的思維模式。需要考慮做這件事有什麼危險的地方,考慮做了這件事之後的結果會怎麼樣,考慮做了這件事之後将來會有什麼變化的地方。
三思,還有一個重點就是“三”,為什麼是“三”呢?而不是“百思”“千思”呢?其實還有一個原因,三在我國的傳統文化裡是一個神奇的數字。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三由道而出,又産生了世間萬物,三代表着“道”與“萬物”,“三”表示着萬物的起源,又表示非常多。“三”是一個虛數,但是他有代表着衆多的意思。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
“三”既是一個普通的數字,又是我們的一種思維方式。
婚禮人禮婚俗世論世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