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有一種說法是“女子無才便是德”!而在當今社會,幾乎沒幾個人會苟同這句話了,很多女同胞比男同胞優秀得多,臉蛋美不是全部,有内在有才華的女性更受人尊崇。那麼大家知道我國近代都有哪些才女嗎?就讓民間故事來為大家揭曉吧!
冰心相關簡介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 ,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成員。中國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筆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
1919年8月的《晨報》上,冰心發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1923年出國留學前後,開始陸續發表總名為《寄小讀者》的通訊散文,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東京大學聘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講授“中國新文學”課程,于1951年返回中國。1999年2月28日21時12分冰心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9歲,被稱為"世紀老人"。
如果說有誰在漫長的一生中始終擁有一顆如冰雪般晶瑩剔透、不染絲毫雜質的心,那麼這個人就非冰心莫屬了。“愛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随時撒種,随時開花,将這一路長途點綴得香花彌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着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也不是悲哀。”這就是冰心一生的哲學——她終身在身體力行的哲學。冰心之所以用愛來回饋社會,是因為她生活在愛的世界裡。
創作特點
小說
冰心在刻畫人物形象時,大多不用濃墨重彩,也較少精雕細刻,隻用素描的筆法,淡淡數筆,人物形象就仿佛那出水的芙蓉,鮮靈靈地浮現在水面上。《六一姐》、《冬兒姑娘》、《小桔燈》分别塑造了三個生活在不同時代的少女形象。冰心在小說中塑造了一系列理想、完美的青年女性的形象。她們大多心地善良,溫柔美麗,活潑大方,穩健端莊。她們青春煥發,充滿活力,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赢得女性的尊嚴;以自身事業上的輝煌成就,獲得男人的敬重。此外還有一系列熱愛祖國的青年,慈憐溫柔的偉大母親,通情達理的老奶奶,以及博學風趣的老教授等衆多形象,透出了溫情。
在藝術表現上,冰心善于借鑒和運用抒情手法。在作品中,時而以叙述人的口吻直接抒發情感,時而通過人物的語言或人物的心理活動來表露作者的主觀意态,使小說帶着濃重的抒情色彩。
冰心往往喜歡用第一人稱的叙事手法。以“我”作為展開故事的線索,滿蘊着深情,傾訴我的所見、所聞、所遭、所感、所觸,使讀者感到小說中所發生的一切,全是人生的真實,沒有虛構編織的成分,沒有浪漫的色彩,沒有人為的戲劇性的沖突,沒有媚俗的诙諧,具有逼真性和親切感。這給作者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可以更靈活地起訖,轉折,變化,作者濃烈的情愫的抒發,可以表達得更加得心應手。
冰心的小說,較少宏篇巨着,多是清新隽永的珍品。她的許多作品看起來情節單純,卻寓意深遠,留給人無窮的回味。她撷取現實生活中的一個片段,人生旅途中的一段機緣,展示出錯綜複雜的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沒有離奇曲折的故事,沒有金戈鐵馬的壯舉,卻具有一種哲理的追求。她常常用機敏的目光,去觀察社會,審視人生;從人際關系撞擊中,爆發出火花,捕捉生活中蘊藏的哲理,寄托自己的情思,富有清新的哲理和詩意。
在小說的結構上,大多采用雙向型的結構框架,互相映照的格式。她常以兩個家庭、兩個人物、兩個事件,大洋兩岸為主線,平衡展開,發展的結局,卻是大相徑庭的。通過鮮明的對比,給人們以啟迪,發人深思。在小說的描寫手法上,她常采用白描的手法,以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勾勒出鮮明的形象,表現她特有的詩的情性。
冰心的作品,往往把人物活動的時間安排在清晨、黃昏、月夜;活動的場景設置在海濱、湖畔、公園、山間、船上;借助自然景物的描摹,将人物的美與環境的美,融為一體,達到情景交融的境地,造成特定的溫馨的氛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