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二人台戲曲發展機構,二人台發展六階段

二人台戲曲發展機構,二人台發展六階段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06 23:06:15

  對于一種戲曲的發展來說,倘若隻是民衆的自我娛樂表演,而沒有專業的戲曲發展機構,那麼就很有可能無法有更進一步的發展,甚至導緻難以持續發展。下面,要介紹的就是關于二人台戲曲的發展階段,一起到二人台文化中了解吧。

  根據資料記載,二人台的發展經曆了“打坐腔”、“打玩藝兒”、“風攪雪”、“打軟包”、“業餘劇團”和“專業劇團”六個階段。

  1、打坐腔

  二人台是由民歌發展而來的,如由内蒙古中、西部地區傳統民歌演變的唱腔《打櫻桃》、《壓糕面》,牌子曲則吸收了許多晉劇曲牌、民間吹打樂和宗教音樂。在冬閑季節,人們圍坐演唱,盡歡而散。此為“打坐腔”,最早産生于唐家會、河會,時間是清道光前,著名藝人張三堂等。由于歌手們演唱時情不自禁,手舞足蹈。加以表情動作,打坐腔逐漸發展成“打玩藝兒”。

  2、“打玩藝兒”

  其名源于“社火玩藝”,是河曲民間春節文娛活動形式的的總稱。

  3、“攪風雪”

  光緒九年,唐家會三官社組織“道情班”和“玩藝班”穿插演出,人稱“風攪雪”。

  4、“打軟包”

  “打軟包”就是由班主領班,大夥搭班,組成的職業性演出班子,每班不過十人左右。因其服裝道具簡單,不過裝幾個包裹,故稱“打軟包”。

  5、業餘劇團

  解放後,二人台獲得了新生。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河曲縣已有三十個業餘劇團。

  1953年秋季,中央民族音樂研究所九位同志到河曲采訪,出版了《河曲民歌采訪專集》。河曲從此有了“民歌海洋”、“二人台之鄉”的美譽。

  6、專業劇團

  1956年秋,河曲縣政府批準成立了河曲二人台劇團。

  1964年3月,二人台劇團轉為忻縣地區文工團,全團人員調往忻縣。

  文革十年,二人台劇團受到批判,在舞台上絕迹,許多名演員被迫改行。

  1980年,單位獨立,“二人台劇團”有演職人員30餘人,先後赴太原、晉中、呼市、包頭及鄰近省、縣演出,頗受歡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