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第一次世界大戰 日本怎麼成為最後的赢家

第一次世界大戰 日本怎麼成為最後的赢家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23 07:36:44

  說起鄰國的日本,對于中國的侵略戰争引發了不少人的仇視,不過小小的一個國家,國土資源那麼的缺乏,卻發展的那麼好實屬不易。那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如何成為最後的赢家呢?本期的曆史故事,為你解析。

  一、加緊對中國的擴張,獲取英美在華利益

  不僅從軍事上對中國領土直接占領,而且經濟上也加大在中國的擴張,開采煤礦、木材等資源。趁着西方國家忙于歐戰無暇東顧,大幅度增加其在中國市場的貿易額。

  據統計,從1916年到1919年日本對華出口增加了159.6%,在中國對外貿易中的占比從1913年的23%增加到1918年的43.5%。對華投資額由戰前的第四位一舉擴大到與占首位的英國不相上下。

  二、日本從農業國成為工業國

  一戰後,日本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據統計,1914年農業在各部門生産額中所占比例為45.1%,工業為44.5%,而1918年工業上升到56.8%,農業則下降到35.1%。

  三、日本從債務國成為債權國

  一戰前日本是一個債務國,負債達12億日元。一戰後,日本一變成為擁有28億日元的債權國。包括英法在内的許多歐洲國家都欠有日本的戰債。日本的黃金儲備1914年為3.5億日元,到1919年底已超過20億日元。

  四、日本進出口貿易大幅度提升,造船業得到大發展

  1914年日本的進出口總額均不足6億日元,總計不足12億日元,而1919年進出口貿易總額達42.7億多日元。從1915年到1918年,日本對歐洲的出口額增加60%,對亞洲增加125%,對南美增加629%,對非洲增加1002%。日本商船總噸數1913年為230多萬噸,1919年增加到410多萬噸。

  由于戰時對海運業的需求驟增,造船工業的發展尤為迅速,1919年造船量達63萬噸,是戰前的7倍半。

  最後,正是因為日本通過一戰在經濟上成為了“暴發戶”,刺激它的胃口,堅信武力擴張。一戰後,日本開始推行龐大的海軍軍備擴張計劃,1920年日本直接軍費已經占到國民支出的46.8%,日本的目标是建立海軍強國和世界政治上的一等國,這一些列動作引起了英美等國的警覺和抵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