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封建王朝統治的幾千年中,出了很多皇帝,不過大部分也都是随着時間的流逝被人所淡忘。這次所講的武帝不是武功高強,而是以武為谥号的皇帝。那麼本期的曆史故事,為你解析。
NO.10 後趙武帝石虎
羯族,十六國時期後趙王朝的第三位皇帝,是開國君主石勒的侄兒。他在公元334年廢石勒之子石弘自立。在位期間,與當時的前燕、前涼等國多次作戰,對内窮奢極侈,大興土木,濫奪民女,暴虐荒淫,嚴重耗費民力。公元349年,石虎死去,諸子争位,國内一片大亂,後趙遂為冉闵所滅。
NO.9 齊武帝蕭赜
南朝齊朝第二任皇帝,為齊高帝蕭道成長子,在位期間四平八穩,邊境安定,國家無事,與北魏通好,并促進了江南經濟的進一步開發。據稱齊武帝喜歡射雉,不惜為此毀壞民田,荒廢朝政,由此還遭到了大臣的一緻反對。所幸他在去世前下诏說:“舉凡各種靡費,都應當停止。”也算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吧。
NO.8 成漢武帝李雄
十六國時期成漢的開國君主。公元304年稱成都王,建元建興,公元306年稱帝,國号大成,史稱成漢。在位期間興文教,立學官,輕賦役,注意生産,政治比較清明,并多次遣使東晉朝貢,開疆拓土。
NO.7 陳武帝陳霸先
南朝陳朝開國皇帝,字興國,原為梁朝名将,擔任征北大将軍、鎮衛大将軍等職。公元552年平侯景之亂,公元555年平定王僧辯之亂,後立蕭方智為帝,并大敗北齊軍隊,因功勳卓着被封為陳王。公元557年代梁自立,國号為陳,在位期間志度弘遠,恭儉勤勞,頗受百姓擁戴。
NO.6 梁武帝蕭衍
蕭衍是中國曆史上的第二長壽皇帝,僅次于清朝的乾隆皇帝。曾在南朝齊擔任甯朔将軍、雍州刺史,通過平定齊朝内亂自立為帝,建立梁朝。在位48年間,梁朝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方面均有較大發展,都城建康發展為人口超過百萬的大都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蕭衍自身頗具才華,也樂于發展文教,獎掖文人,粱朝遂因此成為南北朝時期文學創作最為活躍的一個朝代。可以說,蕭衍雖谥号為“武帝”,但其在位期間對文化事業的重視則更為突出。
NO.5 晉武帝司馬炎
晉朝開國皇帝,祖父為司馬懿,父親為司馬昭。公元265年任丞相,晉王,大将軍,同年篡魏稱帝。公元280年滅吳,結束三國時代。在位期間采取一系列措施發展生産,頒行戶調式,包括占田制、戶調制和品官占田蔭客制,但分封同姓諸王的行為為後世留下了隐患。晚年逐漸怠政,荒淫無度,且溺愛白癡兒子司馬衷。晉武帝去世後,諸王混戰,釀成八王之亂,西晉王朝很快滅亡。
NO.4 北周武帝宇文邕
北朝北周朝第三任皇帝,宇文泰第四子,鮮卑人。公元572年,宇文邕隐忍13年後,終于鏟除權臣宇文護及其勢力,大權獨攬,并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北周逐漸強大了起來。公元577年,宇文邕發兵滅北齊,統一了整個北方,結束了自東西魏分裂以來近半個世紀的分裂割據局面,為隋朝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NO.3 宋武帝劉裕
南朝宋朝開國君主,小名寄奴。公元404年自京口起兵,平定桓玄,加侍中,進号車騎将軍。公元408年,以揚州刺史、錄尚書事入京輔政,獨攬大權。公元409年,劉裕興兵北伐,先後收複青、兖兩州,後收複巴蜀,攻滅後秦,擊潰北魏軍隊,進克洛陽,收複長安。公元420年代晉稱帝,國号為宋,在位期間抑制豪強,注意節儉,減輕刑罰,發展文教,江南地區的經濟得以恢複和發展。
NO.2 魏武帝曹操
東漢末年着名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曾任丞相、魏王,曹魏集團領袖。其執政期間,抑制豪強,銳意革新,唯才是舉,調整賦稅,興修水利,發展經濟,重視教育。他親自參加并指揮了大小近50次戰役,在群雄逐鹿的混亂局面中逐漸嶄露頭角,并統一了北方,為魏國的建立乃至于後世西晉的統一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NO.1 漢武帝劉徹
西漢王朝第七任皇帝,7歲被冊封為太子,16歲登基,在位54年。在位期間,對内鞏固皇權,削弱諸侯王勢力,加強監察,開創察舉制,确立儒學統治地位;對外開疆拓土,國威遠揚,東并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同時還鑿空西域,開創後世着名的“絲綢之路”。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他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國号成了一個偉大民族永遠的名字。“武帝”之冠,非劉徹莫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