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是祭祀故人的時節,今天就說說蘇轼是怎麼對待那些過去的人。
一般來說,一說蘇轼懷念故人,大家應該會脫口而出一首詞: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鬓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沒辦法,誰讓這首詞寫得這麼好,而且入選了教材呢?我估計,這首詞是不少人愛上蘇轼的重要原因。
按照偶像劇的套路,天天嘻嘻哈哈是不會成為男神的,必須要看到他為某個女孩癡心不改、肝腸寸斷才可以。大家摸着良心說,如果傅恒轉頭愛上爾晴,你們還愛他嗎?
(恕我直言,他愛誰我們都愛他
)
這首詞寫給王弗的,蘇轼第一個妻子。
相信大家基礎知識都很紮實,當年都是班裡的小學霸、老師的小棉襖、煩人的課代表,不用多解釋。
就說一句,蘇轼寫這首詞時,王弗去世已十年。十年夠不夠忘記一個人?不夠的。初戀真的很刻骨銘心,如果自己不是對方的初戀,請加倍努力。初戀在心裡,永遠定格在年輕的容顔。而自己,一天天的鬓微霜、面蠟黃,所以該拉皮的拉皮,該拍黃瓜的拍黃瓜,不要省。
蘇轼第二個懷念的,是歐陽修。
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
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
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西江月
歐陽修在揚州的時候,修了一座平山堂。蘇轼這是第三次路過這裡,歐陽修去世已近十年。
人這一生,有一個欣賞自己的,很難。一般來說,領導誇幾句,就已經可以蹦蹦跳跳兩三天了,跟同事打招呼都高八度。如果還是一代頂級人物,這種感覺,可以起飛了。
歐陽修不輕易誇人的。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歐陽修出任貢舉考試的主考官。那時候大家寫文章,都比較華而不實。
歐陽修一邊批卷,遇到這種文章就鼻孔一哼:垃圾。旁邊大寫幾個字“纰缪”,俗稱瞎扯。
後來歐陽修被考生圍攻,攔着轎子罵他。還有人寫一篇《祭歐陽修文》,扔進他家裡。歐陽修一聲“呵呵”,不為所動。
然而他怎麼評價蘇轼:“讀轼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我要給他騰地方,聽到這種評價,不僅可以起飛,簡直要奔月了。
歐陽修錄取蘇轼,表揚蘇轼,支持蘇轼,期許蘇轼,蘇轼一生感念。
然而又怎樣。蘇轼來到平山堂下,想想恩師從前的勉勵,而自己如今不過是宦海波濤裡的一葉小破船,一生抱負跟一個億的小目标一樣渺茫。
一切,不過如夢一場。人已逝的哀傷,紅塵中的悲涼,交加襲來。
有的時候為什麼佩服蘇轼,就是他比一般人複雜一點點。他能把“我最思念的一個人”這種中學作文題,傳遞出超脫淡然的圓融境界。明明在凡間,卻一揮袖,就是一股仙風。
蘇轼第三個懷念的,是王安石。
這倆人的關系很微妙,理論上來說,他們應該是朋友圈互相拉黑,一有機會就互相diss的一對。
蘇轼考卷剛入選滿分作文選,王安石就表示看不上:“全類戰國文章,若安石為考官,必黜之。”蘇轼寫得像指點七大洲八大洋的鍵盤俠似的,如果我是夢想導師,不會為他轉身的。
王安石剛開始變法,蘇轼就寫過《議學校貢舉狀》《上神宗皇帝書》等建議,表示反對。
王安石好欺負麼?他有一百種辦法奉陪到底。王安石後通過他擔任禦史的姻親謝景溫彈劾蘇東坡“向丁憂,多占舟舡,販私鹽蘇木,及服阙入京,多占士兵”,也沒找到實錘。
蘇轼好欺負麼?他有一百張嘴奉陪到底。王安石寫了一本《字說》,作為五年科舉三年模拟的官方指導書。裡面很多臆想的地方,什麼“波者,水之皮也”,這種解釋太皮了,蘇轼嘲笑,那滑者還水之骨呢……
本來就是友誼的破船,現在碎得隻剩木屑了。
然而不要小看王安石和蘇轼,他們的人格一挺起來,都高達兩米八。
蘇轼後因烏台詩案落難,沒幾個人敢站出來說話,誰站出來了呢,兩米八的王安石。
王安石那會兒已退休金陵。聽聞蘇轼落難,立即上書一封: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多少救了蘇轼一命。
後來蘇轼路過金陵,再見王安石。倆人都是滄桑見慣的中老年人了,也皮不動了,相逢一笑,恩仇一筆抹掉。
蘇轼寫了一首詩:
騎驢渺渺入荒陂,想見先生未病時。
勸我試求三畝宅,從公已覺十年遲。
王安石勸蘇轼在這裡買房,做我的隔壁老蘇吧。蘇轼大為感慨,十年了,悔不早與你相知。
兩人詩酒往來,談詩論文,散步踏青,這場景,仿佛要陪着對方一起慢慢變老。
浪漫總是短暫的,一起變老是不可能的,畢竟王安石更老。
王安石去世後,蘇轼來到汴京的西太一宮,看見王安石在牆壁上寫下的詩,心中一恸,寫下兩首:
其一
秋早川原淨麗,雨餘風日清酣。
從此歸耕劍外,何人送我池南。
其二
但有樽中若下,何須墓上征西。
聞道烏衣巷口,而今煙草萋迷。
——西太一見王荊公舊詩偶次其韻二首
第一首寫他與王安石的交誼。我要是有一天回家種田,介甫兄不在了,誰來送我呢?
第二首寫對王安石的惋惜,一生的事業,像東晉的王謝大族一般,也如夢幻泡影,付諸流水了。
有的時候覺得,蘇轼的人格也不能都歸功于自己DNA好,某種程度上也挺幸運的。他這一生,總能遇到體貼自己的人,賞識自己的人,吵了一萬遍還能一起開黑的人。他的人格,也是這些人教出來的,在這種環境裡磨出來的。
人這一生,總會遇到别人先走的情況。願每個人一回首,想起有些人,都會泛起一陣溫暖,嗯,我遇上過對的人,此生有你,不虧。
愛人、恩人、敵人,蘇轼很想他們。
内容來源:光明日報“中華文化溯源”工作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