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翻身發育
3—6個月為翻身發育期。翻身發育過程一般包括以下四項:
A、頸立直反射動作,主要見于新生兒,是在Moro反射與頸立直反射支配下,由于肌緊張分布差造成的。
B、頭背屈曲,角弓反張:翻身動作從肩向一側回旋開始,按脊柱伸展,頭背屈呈角弓反張位,多隻能翻至側卧位。
C、自動翻身:屬皮質下支配,多無目的性,以骨盆帶擡高,軀幹屈曲開始,可完成整個翻身動作。
D、有目的的翻身:在皮質的支配下有目的性翻身,肩與骨盆可同時向一側回旋,并可成四爬位或坐位,動作可靈活調節。
不會翻身,發育多停留在A項或B項,說明處在原始反射支配下,中腦和皮質水平的立直和平衡反應未發育成熟。
2、常用翻身訓練
(一) 訓練時,将患兒取仰卧位,訓練者也可用雙手分别握住患兒兩臂上舉過頭,将兩臂左右交叉,從而帶動患兒身體向兩邊側轉身。
(二) 患兒取仰卧位,訓練者,訓練者握其兩腳踝部,向左翻時,右腿曲向左側扭動,并同時逗引其頭向左側旋轉,這樣身體的重心就随着頭,腿的帶動翻過來,這樣很好得訓練了肢體的轉移重心,上下肢得以協調。
(三) 患兒取仰卧位,訓練者握其兩腳踝部,讓患兒向左翻身時,使患兒右腿屈曲,跨過左腿中線,使左臂屈曲,并逗引其頭部慢慢向左傾斜使患兒身體随着球的滾動來完成翻身動作。
(四) 患兒橫躺在楔形墊的斜面上,斜面可以輔助患兒軀幹的旋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