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意識:子貢問道:“為什麼給孔文子一個‘文'的谥号呢?”。
2、傳統譯注認為 “文”是谥号,一是對谥号的誤解,一是不了解孔子的“文”是指成名.關于谥号的興起,古今說法不同,多從《逸周書·谥法解》,認為起于周初,郭沫若先生認為,“當在春秋中葉以後”(《金文業考谥法之起源》),“谥法之興當在戰國時代”(《谥法之起源》),楊伯峻先生批駁郭先生這種結論“缺乏堅強的論證,而且太與古代的文獻材料相矛盾”(《論語譯注》),舉的例子其一就是《論語》中的這句“孔文子何以謂(為)之,文也?”,其二是“托古作僞”的《左傳》中的記載,很明顯,郭沫若的結論可信,孔文子的“文”,不是谥号,在這裡,“文也”是指成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