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争霸時期,能人輩出,最終大漢劉邦取勝就在于他身邊擁有更多的人才,并且知人善用,而楚霸王項羽卻剛愎自用,不肯聽信他人。那麼民族文化帶大家了解一下,漢初三傑分别是誰吧。
張良
張良先祖原為韓國颍川郡貴族其祖三代為韓丞相本姓韓。秦滅韓後,他圖謀恢複韓國,結交刺客,在古博浪沙(在河南原陽東南)狙擊秦始皇未遂,逃亡至下邳(今江蘇徐州市睢甯縣古邳鎮),秦末農民起義中,率部投奔劉邦,不久遊說項梁立韓貴族成為韓王,為韓申徒。以韓申徒之職率軍協助平定關中,劉邦西入武關後,在峣下用計破敵;鴻門宴上幫助劉邦脫離險境;灞上分封時“為漢王請漢中地”。
韓王成被項羽殺害,複歸劉邦,為其重要謀士。楚漢戰争期間,“長計謀平天下”,都為劉邦所采納,提出不立六國後代,聯合英布、彭越,重用韓信等策略,又主張追擊項羽,殲滅楚軍。漢朝建立,封留侯。見劉邦封故舊親近,誅舊日私怨,力谏劉邦封夙怨雍齒,釋疑群臣。劉邦曾贊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裡外,子房功也”。傳見《史記·留侯世家》、《漢書·張良傳》。
韓信
韓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為戰術家韓信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戰術典故: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臨晉設疑、夏陽偷渡、木罂渡軍、背水為營、拔幟易幟、傳檄而定、沈沙決水、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為曆代兵家所推崇。
作為軍事家,韓信是繼孫武、吳起,白起之後,最為卓越的将領,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用兵,其指揮的井陉之戰、濰水之戰都是戰争史上的傑作;作為戰略家,他在拜将時的言論,成為楚漢戰争勝利的根本方略;作為統帥,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争;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并著有兵法三篇(已失傳)。
蕭何
蕭何出生于秦泗水郡豐邑縣(今江蘇豐縣)東護城河西岸,現蕭何宅遺址尚存。早年任秦沛縣獄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攻克鹹陽後,他接收了秦丞相、禦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争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楚漢戰争時,蕭何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饷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蕭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張“無為”,喜好“黃老之術”。
蕭何慧眼識才,力薦韓信,韓信率漢軍渡陳倉,戰荥陽,破魏平趙,收燕伐齊,連戰連勝,在垓下設十面埋伏,一舉将項羽全軍殲滅,為劉邦平定了天下。高帝十一年(前196年)蕭何又協助高祖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高祖死後,他輔佐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谥号“文終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