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野生山洞出土文物

野生山洞出土文物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1 08:37:27
  • 實拍文物,讓美流傳

粟特人在中國史籍中被稱作“昭武九姓”、“九姓胡”,即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尋和戊地九姓,居住在中亞錫爾河以南至阿姆河流域,是有名的商業民族,也是絲綢之路的主角。北朝至唐代,受商業利益的驅動和躲避粟特動亂與戰争,大批粟特人東行。為了保持貿易活動的可靠與穩定,粟特人在西域至中原的途中建立據點。來華粟特人及其後裔在漢地生活,他們的墓葬兼具中原文化和粟特自身文化特征,展現了在民族和文化融合的過程中,來華粟特人對漢文化的認同和對本民族文化傳統的不舍記憶。

隋代彩繪石雕持壺男侍俑,為胡人形象,戴尖頂圓氈帽,着窄袖長袍,腰系一帶,兩側吊系有小刀、囊袋等7件物品,懷裡抱着胡瓶。該俑1999年出土于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王郭村虞弘墓。

野生山洞出土文物(實拍千年前入華粟特人墓葬中出土的文物)1

彩繪石雕持壺男侍俑·四庫全叔拍攝

虞弘,字莫潘,生于公元533年,魚國人,出身酋長之家,曾随父輩寓柔然。在北朝時曾一度“檢校薩保府”,執掌祆寺及西域諸國事務。

野生山洞出土文物(實拍千年前入華粟特人墓葬中出土的文物)2

彩繪石雕持壺男侍俑·四庫全叔拍攝

同墓所出隋代彩繪石雕抱琵琶俑,為漢人形象,左手握一曲頸琵琶頸處,右手正在彈撥。

野生山洞出土文物(實拍千年前入華粟特人墓葬中出土的文物)3

彩繪石雕抱琵琶俑·四庫全叔拍攝

虞弘墓雖然保留了不少外來文化的因素,但墓葬形制等屬于中原文化特色,體現了來華胡人對中原文化的認同。

野生山洞出土文物(實拍千年前入華粟特人墓葬中出土的文物)4

彩繪石雕抱琵琶俑·四庫全叔拍攝

隋代大業五年青石墓志和志蓋,1987年出土于甯夏固原南郊鄉小馬莊村史射勿墓。志蓋正中镌刻陽文篆書“大隋正議大夫右領軍骠騎将軍故史府君之墓志”。

野生山洞出土文物(實拍千年前入華粟特人墓葬中出土的文物)5

史射勿墓志和志蓋·四庫全叔拍

志石上刻文字23行,共499字。由墓志志文及相關資料可知,史射勿家族從中亞粟特地區的史國遷徙而來,他們經過河西走廊,曾在張掖居停,最終落籍平涼(今甯夏固原)。史射勿墓志志文像我們展示了一個粟特家族遷徙至中國并逐漸漢化的過程。

野生山洞出土文物(實拍千年前入華粟特人墓葬中出土的文物)6

史射勿墓志和志蓋·四庫全叔拍

同墓還保存有隋代大業五年執刀武士壁畫。一直以來,隋代墓葬壁畫發現較少,史射勿墓道兩壁所繪武士形象所表現的是北朝舊制。武士持儀刀的做法承襲自北周,與李賢夫婦墓繪的武士非常相似。這類執刀武士形象在隋至初唐影響廣泛,是最常見的武士形象。

野生山洞出土文物(實拍千年前入華粟特人墓葬中出土的文物)7

執刀武士壁畫·四庫全叔拍

1986年甯夏固原南郊鄉小馬莊村史诃耽墓出土的唐代鎏金托水晶墜飾,質地為石英單晶體。印章采用西亞傳統的凹雕技術,正面中央雕刻卧獅,獅身後立三棵樹狀物,邊緣有一周中古波斯帕勒維銘文系統的銘文。墓主史诃耽為史射勿長子,曾在唐朝中書省擔任翻譯,在朝中任職三十載。

野生山洞出土文物(實拍千年前入華粟特人墓葬中出土的文物)8

寶石印章·四庫全叔攝影

唐代鎏金托水晶墜飾在1985年出土于甯夏固原南郊鄉羊坊村史索岩墓,墓主是北朝至隋唐時期固原地區另一個史姓家族的重要成員,也是粟特地區史國人後裔。該墜飾當是經由絲綢之路的舶來品。

野生山洞出土文物(實拍千年前入華粟特人墓葬中出土的文物)9

鎏金托水晶墜飾·四庫全叔攝影

唐代儀鳳三年鎏金銅覆面1組11件,1982年出土于 甯夏固原南郊鄉王澇壩村史道德墓。覆面由護額飾、護鬓飾、護眉飾、護鼻飾、護唇飾和護颌飾組成,主要部位均用鎏金銅片捶揲而成。墓主史道德為中亞粟特人,覆面額飾為半月形托一太陽,可能與粟特人的瑣羅亞斯德教信仰有關。

野生山洞出土文物(實拍千年前入華粟特人墓葬中出土的文物)10

鎏金銅覆面·四庫全叔 拍攝


注1:文字參考展覽說明注2:文中照片皆為作者四庫全叔拍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